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口语与书面交流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人称代词在学术论文中的出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术论文不仅仅是陈述客观事实或者报告研究发现和结论的媒介,而且是作者与读者或者其他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流或协调的平台,包含着人际关系,体现了“作者身份”(writer identity)。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英语母语作者和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的异同及其原因。本文对26篇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论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对比研究。语料由14篇国内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和12篇英语母语者写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组成。研究的重点是第一人称代词在两组文本中的实际运用,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语义指称”(semantic references)和“语篇功能”(discourse functions)。
研究表明,在硕士毕业论文中,英语母语者和中国学生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频率、指称和功能既有共同点,也有显著的差异。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I和we的使用频率高于宾格等其他形式,其中物主代词或反身代词只出现几次;(2)we和us的语义指称大多数是指论文作者自己本人,尤其是为了提出新的方法或观点;(3)第一人称代词实现的语篇功能主要是行为者(actor)角色,即描述研究过程、客观陈述研究发现和指引读者的注意力:(4)当作者需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一般倾向于采用其他的词汇或句型结构来避免第一人称代词的出现,从而掩饰“作者身份”。
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英语母语作者比中国学生明显地更多使用I,中国学生更喜欢用we;(2)英语母语者运用第一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更频繁,中国学生会用宾格形式来弱化“作者身份”的体现;(3)英语母语者用my表明对观点和发现的所有权,中国学生一般用our将发现和观点归于集体的功劳;(4)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愈加的明显:英语母语者通过I来表明所付出的努力、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对所涉及领域的贡献,有时也会描述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国学生倾向于采取隐蔽的方式——包含性we(inclusive we),包括作者和读者或者其他的参与者,来陈述观点和表达意见。
英语母语者和中国学生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中存在共同点是因为研究生都是第一次创作学术语篇的写作,对学术语篇的规范不熟,尤其是毕业论文的读者是老师,在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方面特别谨慎。而存在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涉及到文化背景、教学模式、学科差异、作者个性等。本文主要从文化传统角度给予试探性的解释。西方主要提倡“个人化”(individualism)的观点,强调的是个人;而中国推崇的是“集体化”(collectivism)观念,强调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要讲礼仪,尊重他人。在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时,考虑到读者的身份和地位,中国学生用词非常谨慎,一般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是用委婉的或者间接的方式表示。
本研究对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和ESP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学术论文写作类的课程中,老师应让学生了解第一人称代词在学术语篇中的指称和功能,并学会运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构建作者身份,以写出符合现在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