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斑秃(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累及生长期毛囊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皮肤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2%。它表现为头皮的无瘢痕脱发和其他部位的体毛脱落。斑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种族、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发病数月至数年后,脱发可能自动缓解,也有可能持续存在,部分病人对常规治疗无效。斑秃有多种治疗方法,如激素、米诺地尔酊、接触致敏剂、光疗、环孢素等。但一些回顾性分析指出,目前尚无能真正治愈斑秃的药物。由于斑秃研究中存在过多变量(如病程、脱发程度、发病年龄),且该病有一定自愈性,并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使实施随机对照实验成为巨大的挑战。以往研究表明,局部免疫治疗是目前最有临床数据支持的治疗广泛性或难治性斑秃的方法。局部免疫治疗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是指局部使用致敏剂诱发接触性皮炎的疗法。1977年,致敏剂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被首次用于治疗斑秃。之后,治疗斑秃的不同种类的致敏剂被陆续发现。后来,致敏剂方正酸二丁酯(squaric acid dibutylester; SADBE)被发现其溶液性质不稳定,而DNCB有致突变性,故二苯基环丙烯酮(diphenylcyclopropenone; DPCP)因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当今致敏剂的首选。近年研究表明,DPCP局部治疗广泛、难治性斑秃安全有效。 目的:观察二苯基环丙烯酮治疗广泛、难治性斑秃的疗效和副作用,并评估预后因素。 方法:使用二苯基环丙烯酮治疗52例广泛、难治性斑秃患者,根据获得的临床数据,统计疗效、副作用、复发率,评估可能的预后冈素。 结果:研究包括52例(26例男性,26例女性)广泛、难治性斑秃患者,平均年龄30.81±14.28岁,平均病程3.69±4.71年。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21人(40.4%)获得完全反应(完全反应:>90%头发新生),6人(11.5%)获得部分反应(部分反应:>50-90%头发新生),5人(9.6%)为最小反应(最小反应:10-50%头发新生),20人(38.5%)无反应(无反应:<10%头发新生)。获得完全反应的平均治疗时间为8.67±4.53月。副作用包括:水疱及局部严重刺激(57.7%),色素沉着(36.5%),颈淋巴结肿大(19.2%),荨麻疹(5.8%),面部肿胀(1.9%),多形红斑(1.9%)和极度瘙痒(1.9%)。获得完全反应的病人中,总复发率是66.7%。慢性病程(≥10年)和不良预后(≤50%头发新生)明显相关。在维持治疗组和非维持治疗组中,复发时间分别是8.16月和4.17月(P=0.049) 结论:二苯基环丙烯酮治疗广泛、难治性斑秃疗效确定且可耐受。斑秃病程≥10年与不良预后相关。维持治疗可能使复发时间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