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功能及炎性反应、血乳酸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5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右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位电针组);C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中脘、右侧天枢及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位电针组)。术后观察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通气恢复时间、通便恢复时间、术后禁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液总量;分别于手术前(T0)、术后第一日(T1)及术后第五日(T2)采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于手术前(TⅠ)、肿瘤切除腹腔冲洗后(TⅡ)及手术结束后第一日(TⅢ)采动脉血检测乳酸值。结果1、肠功能指标: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通气恢复时间、术后禁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少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通便恢复时间及腹腔引流液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炎性细胞指标组间比较:三组在T0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T1时C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5),B组少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T2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比较,三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T1、T2时明显增多(P<0.05)。与T1比较,三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T2时明显降低(P<0.05)。3、血乳酸指标组间比较:三组乳酸值在TⅠ、TⅡ、TⅢ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Ⅰ比较,三组乳酸值在TⅡ时明显升高(P<0.05)。三组乳酸值TⅢ与T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Ⅱ比较,三组乳酸值在TⅢ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穴位电针预处理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尤以复合中脘、右侧天枢及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