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尿常规在尿路感染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培养标本13418例。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12月来我院就诊的419例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首诊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及中段尿培养,132例患者根据中段尿培养结果诊断为尿路感染,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其中113例患者在停用抗菌药物治疗2周后复诊,再次进行尿常规检测及中段尿培养。以中段尿培养为对照,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酯酶(LE)、亚硝酸盐(NIT)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尿WBC、LE和NIT及三项指标联合在尿路感染首诊及治疗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集中段尿标本13418例,分离菌株5923例,阳性率44.1%;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30.2%),其次分别是真菌(6.1%),肺炎克雷伯菌(4.9%),鲍曼不动杆菌(4.7%),粪肠球菌(4.5%)等。门诊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86.4%)、哌拉西林(79.2%)、环丙沙星(64.6%)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0%)、头孢他啶(17.2%)、阿米卡星(7.1%)较敏感;住院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87.7%)、哌拉西林(81.9%)、环丙沙星(71.8%)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0.5%)、阿米卡星(8.6%)、头孢他啶(25%)较敏感。门诊标本分离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60%)、红霉素(50%)、环丙沙星(33.3%)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0%)、万古霉素(0%)、呋喃妥因(3.3%)较敏感;住院标本分离粪肠球菌对红霉素(87.1%)、庆大霉素(48.8%)、环丙沙星(42.9%)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0.7%)、万古霉素(0.8%)、呋喃妥因(4.2%)较敏感。门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相比住院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敏感性高,泛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20.7%和58.9%。WBC、LE和NIT在首诊组中的AUC分别为0.727、0.730和0.650,在治疗评价组中的AUC分别为0.668、0.649和0.653;在首诊组中,WBC、LE、NIT、三项串联和三项并联对尿路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4.6%,75.0%,30.6%,30.6%,75.0%,特异度分别为66.5%,62.5%,99.3%,99.3%,60.7%,PPV分别为50.3%,51.2%,95.7%,64.3%,50.0%,NPV分别为78.2%,82.7%,73.2%,73.2%,82.3%;在治疗评价组中,WBC、LE、NIT及三项串联和三项并联对尿路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9.6%,71.4%,35.7%,35.7%,73.2%,特异度分别为54.4%,54.4%,94.7%,94.7%,47.4%,PPV分别为58.2%,66.0%,87.0%,87.0%,57.7%,和NPV分别为64.6%,65.6%,60.0%,60.0%,64.3%。2组尿PH值P分别为0.778和0.86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路感染以女性患者多见,患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高于门诊患者的病原菌。尿PH值的改变与尿路感染没有相关性。尿常规检查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低,不适用于首诊患者尿路感染的筛选,但是NIT指标的特异性及PPV较高,适用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及抗菌药物的经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