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成员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投票一致性分析(1991-2013)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目前拥有28个成员国中,其中有16个成员国的入盟发生在后冷战时期(自冷战结束至今),其中还包括13个与欧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差距甚大的中东欧国家;而那些深深影响了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条约,如《马特斯里赫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里斯本条约》等也都签署于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些发生于后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成就了今日之欧盟。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欧盟成员国在联大投票一致性的变化可以真实反映出欧盟对外政策一致性情况。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欧盟对外政策一致性的现状就必须对后冷战时期欧盟投票一致性的变化有所了解,而这也是现有研究忽视的领域。  本文的写作目的即是通过对欧盟成员国1991-2013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投票行为的分析,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冷战后至今成员国的外交政策一致性趋向,并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议题的“政治性”越强,成员国在联大的投票一致性就越低;欧盟内部的合作机制越健全,成员国在联大上的投票一致性越高;成员国加入欧盟的时间越长,在联大上的投票一致性就越高;成员国的增多并不必然带来欧盟在联大投票一致性的降低。
其他文献
经过多次反复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谈判于2015年10月5日尘埃落定。1TPP的签署标志着新一代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诞生,也预示着多边
网络理财的出现打破了货币基金在销售渠道上的封锁,依托网络,将基金产品与网络支付平台合作与软件终端相连,形成了新的销售渠道,使得基金公司与网民直接交流,突破了银行这个
随着行政程序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作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之一的说明理由制度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说明理由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所承担的必要的程序性义务,要求行政主体在做出行政行为时说明理由,能够促使行政主体作决定时慎重考虑,减少错误和不当,并可以消解行政相对人的疑惑思想和抵制情绪,满足正义感,自觉履行行政行为为其设定的义务。研究这一制度并将之应用到实践中去,既可以很好地规制行政权的行使,使之良性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