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一种油料植物,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对隆林县的油茶林进行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对该地区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DEM地形因子提取、数量化理论模型、主成分分析法、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隆林县油茶林进行了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DEM地形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隆林县海拔范围在374~1 938m之间,其中低山区最多,其次是中山区,最少的是丘陵区;坡度则主要集中在0~35°之间,多为缓坡;对坡向进行重分类,其结果为阴坡多于阳坡。(2)对影响隆林县油茶林生长的6个主要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进行定性分析,并进行分级处理,共划分为18个类目。各立地因子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6个立地因子对研究区油茶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及以上,除坡向为显著性外,其余5个因子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3)KMO统计检验结果尚可,其值(0.575)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值P<0.01,表明参与检验的各立地因子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特征值最大的主成分,由大到小分别为:反应土壤条件的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反应地形因素的坡度和坡位因子,反应地貌条件的海拔因子,以及反应光照条件的坡向因子。(4)结合综合多因子途径和主导因子途径,建立研究区油茶林立地分类系统,以第1主导因子土壤类型建立3个立地类型亚区,以第2主导因子坡度建立9个立地类型亚区,以第3主导因子地貌建立27个立地类型亚区,以第4主导因子坡向建立54个立地类型,其中研究区现实油茶林分包含36个立地类型,面积占比最大的为石灰土缓坡低山立地类型组中的两个立地类型(33.45%)和黄壤缓坡低山立地类型组(23.09%)。(5)树高的标准差(0.206)和变异系数(7.93%)为4个指标中最小的,最终确定以树高作为研究区油茶林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并以8种样地面积和样地数占比最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立地类型进行油茶林树高生长模型的建立,发现除黄壤缓坡低山阳坡立地类型对Korf模型反应最佳,石灰土缓坡低山阴坡立地类型对Gompertz模型反应最佳外,其余6个立地类型均对Logistic模型反应效果最佳。最终以全样地数据为基础,建立隆林县油茶林树高生长的Logistic理论方程,其确定系数(R2)为0.975,其方程的表达式为:y=5.773/1+4.510E-0.066t(6)将隆林县油茶林的立地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并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分别为I级代表最适宜区,林地面积占研究区油茶林总面积的10.57%,主要分布在红壤立地类型亚区中的红壤缓坡低山立地类型组,占该等级总面积的98.11%;II级为适宜区,是4个等级中面积占比最大的,达到了 66.20%,主要分布在石灰土立地类型亚区中的石灰土缓坡低山立地类型组和黄壤缓坡低山阴坡立地类型,占该等级总面积的65.69%;III级为较适宜区,占研究区油茶林总面积的20.79%,在黄壤缓坡低山阳坡立地类型的分布最广,其分布面积占该等级总面积的62.77%;IV级为不适宜区,面积仅占研究区油茶林总面积的2.43%,其在3个立地类型亚区均有分布,但数量都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