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中,政治上的变化是一项重要内容。老一辈史学家研究此问题囿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近年来的学者们也多因循旧说难有突破,所以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问题研究工作长久以来浮于表层,缺乏深入探讨。基于此,笔者采用文化要素分析法,将历史看作一个长时段的文化现象,不做人为的割裂,理清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的发展脉络及相关要素。同时受政治学理论的启发,文章结构从政治的核心——权力入手,以权力分配、权力制约以及权力主体三个方面相互对比的论述中阐明其中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东周政治变迁,揭示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核心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传统文化的真相以避虚测臆想,将贵族政治如何一步步地转入官僚政治作了回答。 文章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指出我国长久以来对春秋战国政治变迁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调整的思路,以叙事史的方式阐述贵族政治如何转变为官僚政治;二是片面地认为官僚取代贵族是新兴封建主取代腐朽的奴隶主,是历史的进步。两种误区使史学研究长久走不出形而上学的怪圈,不能真正揭示历史真相。同时,官僚政治的形成,对我国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都影响深远。我们认为,复杂的社会变迁并非由一种力量开辟道路,而是由诸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 第二部分从贵族政治下的权力分配入手,指出贵族出身显赫,实力强大以及周初严峻的社会政治形势造成了权力分散于以周王为首的大贵族家族的局面,随着春秋中后期的政权下移,权力配置发生变化。在血缘关系的瓦解以及士阶层的崛起等因素作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官僚政治以集权为特征。 第三部分紧承上文,论述在不同的权力分配体制下权力制约的变化。原始民主残余在春秋早期仍然存在,典范政治下的早期国家监察体制以及权力分散的格局使君主处在贵族和民众的内外监督制约下,不敢肆意妄为,但随着原始监察制度的失效、民主意识的丧失,集权的深化,君主逐渐成为无人可制约的专制代表,这从战国时期谏言难入、谏言不入和专杀三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第四部分论述权力体制改变之后,权力主体在政治素质上的变化:表现在对国家的态度上从贵族忠于社稷到宫僚卖国求荣;权力执行过程中从贵族的公而忘私到官僚的自私自利,名利观从贵族的淡泊名利到官僚的追名逐利。 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前文,引入对现实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