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板栗疫病菌的致病性差异,以北京、山东、湖北等地的多株致病菌株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的实验分析。对陕西镇安的板栗园内的症状明显的感病枝条进行分离与纯化培养,获得23株内生真菌,其中一株是栗疫属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Murr) marr。对来自北京、山东、湖北等地的46株致病菌的致病力进行研究,接种致病菌到健康枝条上,被感染形成椭圆形的菌斑,对菌斑纵向上、横向上以及面积进行测定比较,发现各个地区的致病菌致病能力也各不相同。其中北京怀柔的栗疫病菌致病能力最强,然后四川眉山、雅安、山东泰安、北京密云、四川古蔺、石棉、北京昌平依次下降,致病能力略低于北京怀柔;而重庆铜梁、丰都、开县、江津、忠县、湖北武汉、宜昌致病能力更是低于前者,最后陕西镇安、宁陕、商南致病力最弱。对46株致病菌进行毒力分析,观察菌落生长颜色,发现不同地区的菌株颜色各不相同,其中陕西镇安、宁陕、商南等地区的菌落颜色较浅,基本呈白色,继续培养颜色变化也不明显,这些属于弱毒力菌株,毒力等级为Ⅰ。其他的是毒力菌株。北京怀柔、密云、昌平等地的菌落颜色大多呈桔黄色,继续培养颜色逐渐变深,变为黄褐色,其毒性相较来说就比较强,毒力等级是Ⅲ。边缘菌丝颜色越深,其毒力就越强。其他地方的菌株整个菌落的颜色不一致;有的菌落的中心是白色,边缘部分颜色为浅黄色,这种菌落的毒性就会强于那些中心是浅黄色,而边缘为白色的菌落,但总的来说这两类菌株的毒力等级是介于前两类之间的,这类菌株的毒力等级是Ⅱ。对46株致病菌进行发酵培养诱导产生漆酶,首先对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寻出最合适的产酶培养基和最合适的产酶时间,试验发现培养基5是最适宜的培养基,产酶最高的培养时间是第8天。然后确定以培养基5作为产酶培养基,培养时间是8天。在此条件下,诱导46株致病菌液体发酵、诱导产酶,提取粗酶,在420nm光波下测量吸光度值。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菌株发酵培养分泌漆酶的能力各不相同。其中北京怀柔地区的酶活力值最高,四川眉山、山东泰安、北京密云、昌平地区紧随其后,然后四川古蔺、四川石棉、重庆铜梁、丰都、开县、江津、忠县逐渐下降,湖北武汉、宜昌、陕西镇安、宁陕、商南等地的菌株分泌漆酶的的能力最低。把北京、湖北、陕西等地46株菌株作为对峙培养实验组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对峙培养,该群体中所有菌株两两配对,研究其营养体亲合性。实验说明:菌株间营养体的亲合性可以分成菌株间亲合与不亲合两种类型。亲合性菌株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为菌丝互相融合,菌落间对抗区不明显。而不亲和的菌株有3种反应类型:Ⅰ型是强不亲和,对抗区两侧出现明显的分生孢子器带;Ⅱ型是弱不亲和,菌株之间菌丝不融合或极少融合,对抗区不出现分生孢子器带,主要由菌丝组成;Ⅲ型为中等不亲和,介于Ⅰ和Ⅱ型之间,菌株间也有较明显的对抗区,但分生孢子器带只在对抗区一侧形成,另一侧只形成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