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水温对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水产养殖中一种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给我国淡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鱼类养殖业的快速增长,盲目投放抗生素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研究表明化学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同时抗生素会在鱼体内残留从而对水产品安全造成隐患,使用疫苗对鱼病进行免疫防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是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免疫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本文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控制其浸泡免疫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水温,运用免疫毒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初步探讨了浸泡温度对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影响。本研究将制备好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稀释至1×108 CFU/mL,将异育银鲫分别在20℃、25℃和30℃的疫苗中浸泡免疫30min,然后捞出正常饲养。免疫后的3h、12h、48h和96h取样,用酶活测定试剂盒检测黏液和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免疫应答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 I)、Toll样受体3(TLR3)和白介素11(IL-11)在鳃、后肠和脾中的表达情况。在免疫后的5d、7d、11d、18d和25d刮取黏液和分离血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免疫后黏液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进行分析。免疫后的第25天,用浓度为3.74×106 CFU/mL(2×LD50)的菌液进行攻毒实验,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RPS)。主要结果如下:浸泡免疫后,血清和黏液中非特异性酶的活力都显著升高。(1)在黏液中,LZM的活力在浸泡免疫后短时期内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上升趋势更加显著,酶活力达到峰值的时间更短,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SOD、AKP和ACP的活力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12h和48h之间酶活力达到峰值,同样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酶活力达到峰值的时间更短。(2)血清中,LZM的活力在各个温度浸泡组中无显著差异,直到96h各组酶的活力才显著增加。SOD的活力在30℃处理组达到峰值的时间更短,另外两组在12h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出现稳定降低的趋势。AKP和ACP的活力在浸泡免疫后3h急剧上升,随后又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力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浸泡免疫后三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后肠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组织,且受浸泡温度的影响较大,在25℃和30℃浸泡组基因的表达要显著高于20℃浸泡组。而在鳃和脾中基因表达的趋势相近,受浸泡温度的影响也不太显著。MHC I基因的表达在浸泡免疫后12h内显著上调,随后出现基因先下调后上调的趋势。TLR3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上调后下调,在鳃和后肠中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比脾中峰值出现的时间早。IL-1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调,在鳃中12h后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后肠和脾中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在30℃浸泡免疫组中,特异性抗体上升的时间更早且抗体效价也更高。以3.74×106 CFU/mL的菌液攻毒后进行免疫保护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20℃、25℃和30℃三个温度中浸泡免疫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8.9%、33.3%和50%。本文主要根据异育银鲫在不同温度中浸泡免疫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后血清和黏液中非特异性酶活力及特异性抗体的变化,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组织差异性表达,初步探讨了浸泡温度对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泡免疫后可以显著增强鱼体的免疫应答效应,且30℃浸泡下免疫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城市湿地系统保护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有关城市湿地面临着保护效率不高、生态系统保护评价缺乏科学论证、保护与开发格局有待优化等问题。本文基于ENVI技术平台,
渐近波形估计(AWE)技术是分析目标宽带有效数值方法之一,但该方法需要多次存储高阶频率导数阻抗矩阵,内存消耗大.本文将快速偶极子法与AWE技术相结合,只需存储近区场阻抗矩阵及
基于竞合价值网的视角,从航空运输系统的架构及功能入手,对当前国内航空运输运行系统的复杂性进行扫描剖析和问题调查,据此提出中国航空运输系统的建设路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