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结合上市公司2006与2007年年度财务报告,以《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为例,深入探讨了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经营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公允价值的理论辨析入手,系统地介绍公允价值的概念、特征及计量属性,阐述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然后讨论公允价值在计量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中的具体应用,以白云山和中国平安两个案例,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重点讨论公允价值变动引起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波动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对策。本文研究发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方面能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满足决策有用观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其应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财务报表使用者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公允价值变动,通过时点选择来进行利润调节,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引入全面损益表,并且要求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披露,同时考虑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质量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①本文强调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情况,特别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计量方面的应用中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基础。②从改进财务报表质量角度考虑,提出全面损益表的可行性,主张在目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基础上详尽披露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影响。③通过案例分析,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对于公司财务数据的波动性影响,探讨报表使用者的分析和判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