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香料对藻和家蚕的毒性研究

来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料是重要的食品、日用品添加剂之一,近些年来,部分香料在环境中的行为、生态毒性和污染备受关注。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数据显示一些香料表现出明显的亚致死效应,但对于低等生物关注较少。本文测定了48种日用香料对藻和家蚕的毒性作用,并对致毒机制进行研究。论文实验结果可为日用香料对低等生物的风险评估做参考。本文以水生生物中的初级生产者藻作为研究对象,将香料直接暴露在藻培养液中,发现月桂烯、2-甲氧基萘、麝香草酚和吲哚四种化合物对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63*10-55 M、2.01*10-44 M、1.60*10-44 M和1.04*10-44 M。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藻在上述香料的胁迫下,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损伤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蛋白质浓度下降;同时由于细胞内自由基水平升高导致叶绿素结构被破坏,藻无法进行正常光合作用,从而抑制了藻的生长。另外我们采用胃毒实验研究了香料对家蚕的毒性,发现高浓度(10-33 M)的香料对家蚕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在低浓度(10-66 M)下,香料对家蚕的毒性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的毒性实验发现下列13种香料显著延缓家蚕幼虫生长,在高龄幼虫或蛹期有死亡现象:3-羟基2-甲基-4-吡喃酮(IC50=5.63*10-55 M)、丁基硫醚(IC50=1.07*10-44 M)、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IC50=2.38*10-55 M)、橙花叔醇(顺反异构混合物)(IC50=1.37*10-44 M)、α-己基肉桂醛(IC50=9.62*10-55 M)、香草醛(IC50=1.00*10-44 M)、2,3,5-三甲基吡嗪(IC50=7.66*10-55 M)、西藏麝香(IC50=8.81*10-5M)、二甲苯麝香(IC50=6.07*10-55 M)、肉桂醇(IC50=1.65*10-44 M)、粉檀麝香(IC50=9.64*10-5M)、2-苯乙醇(IC50=1.29*10-44 M)和开司米酮(IC50=8.42*10-55 M)。昆虫的生长发育受到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调控。本文通过UPLC-MS/MS和GC-MS/MS测定家蚕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含量变化,发现经肉桂醇、α-己基肉桂醛、3-羟基-2-甲基-4-吡喃酮、丁基硫醚、西藏麝香、2,3,5-三甲基吡嗪、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薄荷醇饲喂的家蚕体内蜕皮激素含量降低;经二甲苯麝香饲喂后,蜕皮激素含量升高。经3-羟基-2-甲基-4-吡喃酮、二甲苯麝香、2,3,5-三甲基吡嗪、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α-己基肉桂醛、丁基硫醚、肉桂醇、(+/-)-薄荷醇饲喂后,家蚕保幼激素含量降低;经西藏麝香饲喂后保幼激素含量升高。可见部分香料影响了昆虫体内两种激素的含量,从而延缓了家蚕的生长发育,具有长期慢性毒性的可能。论文工作揭示了尽管环境中的香料残留量很低,不会对藻和家蚕等低等生物产生显著的急性毒性;但由于部分香料可能具有长期慢性毒性,它们日常使用量大,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香料对低等生物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使用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拍照已经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多样的图片编辑方法和后期处理工具的出现使照片更容易被编辑和修改,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
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血液与体内各部分关系密切,当疾病袭来,体内的变化也常最先在血液中显现出来。同时,血液检测简单低创,故而常见于在医学的初步诊断中。血常规(complete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从高速增长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资本、技术高度密集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
空间能力作为人类认知能力中的基础部分,是产生、提取、保留和操作视觉空间信息的一种能力。空间的信息会涉及到物体的形状、定位、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信息通过人
高速铁路和航空等高端科技的高速发展,对钢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然而,钢中较低含量的氧、硫等气体杂质及夹杂物严重影响了钢的力学性能,限制了钢在高端行业的应用,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工艺拓展。本论文先以物理模拟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微细气泡数量及上浮速率对去除夹杂物效率的影响。然后以低碳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压减压法+真空感应熔炼工艺,研究了钢液中溶解氮气的含量对于去除气体杂质元素及夹杂物效果的影响,探
当今社会工业、经济等飞速发展,多种化学性质稳定、毒性大且难被生物降解的微污染物随之进入到水体、土壤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对给水质量、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都造成了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跨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药物递送提供了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纳米递药系统的跨BBB递药效率,而对其入脑后如何清除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鲜有探讨。从用药安全性角度出发,有必要考察具有脑内递药特性的纳米递药系统入脑后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特征,为其合理设计与应用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前期工作,本课题提出:除脑内原位代谢外,新近发现的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蓬勃发展,功率变流装置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更严峻的工作条件和更优化的产品性能对功率变流装置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功率变流器的核心器件,
元认知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它是人类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弗拉维尔称之为“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督和认知体验三个部分。其中,元认知知识是指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设备处理数据能力越来越强,并且配备各种传感器(例如GPS,TP)和无线移动网络(例如4G,5G),人们可以轻松参与需要在靠近当前位置的特定位置进行的空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