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经济发展带动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生活的质量,衣食住行都在追求纯天然,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就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各式各样纺织品来说,基本的服用性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赋予特殊效用的功能纺织品,在众多纺织品中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采用天然无毒性材料,通过功能整理与织物结合到一起,进行天然驱蚊功能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使人们在穿着衣物的同时,就能轻松使蚊虫远离自己,既降低了疾病传染的几率,又能在小范围内营造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它迎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顺应了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现实意义和实际使用价值。本课题探讨了天然驱蚊植物的提取及有效成分的鉴定,驱蚊微胶囊的制备,驱蚊微胶囊功能织物的整理方法及整理工艺,并对整理后织物的驱蚊效果、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课题首先研究了两种天然驱蚊植物(艾叶、楝树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提取优于单独提取,从而确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为复配植物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复配植物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20,蒸馏时间为4h,粉碎度为40目。此时,挥发油提取率达到0.72%。将最优工艺下制取的复配植物提取液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从中鉴定出34种组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出了每种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桉油精,为84.435%,它属于单环单萜类化合物,是艾叶产生驱蚊效果的有效成分,因而是制作天然驱蚊剂的主要原材料。以复配植物的提取液为芯材,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W/O/W复相乳液法制备天然驱蚊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工艺分析和正交实验分析,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初乳中乳化剂用量为7%,乳化速度为1500r/min,壁材乙基纤维素用量为4.5%,保护性胶体浓度为3%,在此工艺下制得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93μm,基本满足织物后整理的需求。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胶囊表面光滑圆整,外表面上带有微孔,便于具有驱蚊功效的芯材向外扩散,进行缓释。采用浸渍的方法对涤纶织物进行驱蚊微胶囊功能整理,并运用自行设定的方法进行织物驱蚊效果的测试,通过单因素工艺分析,得到织物驱蚊效果最好的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130%,浸渍时间为40min,浸渍温度为40℃,对蚊子的驱避率达到67.5%。对驱蚊效果最好的涤纶织物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主要包括织物透气性、织物厚度、织物拉伸断裂强力,研究驱蚊微胶囊功能整理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织物风格,且某些性能有所改善。
其他文献
博客教育是指利用博客这种网络应用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即将博客技术与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立足教与学的实际应用,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它包含基于博客、交流互动、个性服务
随着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油气管道的发展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油气管道的发展中,管道的质量受多方面质量的影响,如环境、保管措施、保温效果等,为了保证管道的质量,需要
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完善及公路运输重型化的发展,由车辆动载荷引起的路面早期破坏已成为道路设计突出问题。而路面的早期破坏,反过来又会引起车辆振动加剧,进而会严重影响到
日常生活中手外伤十分常见,尤其是手外伤常合并深部组织损伤,临床上常应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背、手指的皮肤缺损,我科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采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治疗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各中职学校领导的重视,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本文作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
19世纪的欧洲是古典艺术歌曲的发源地,德国、奥地利和法国先后出现了一批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如舒伯特、勃拉姆斯、沃尔夫、福勒等人。本文以19世纪欧洲古典艺术歌曲为实例,从
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引发了教学资源的变革。教科书、挂图、录音磁带等传统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利用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加入而发生着巨大变化,数字化学
在金融问题日益敏感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一次又一次爆发,金融监管的漏洞百出,金融监管法律的缺失严重无法不被国家管理者重视。从经济角度上看金融危机是一种金融风险累积后爆发的
本文以语言的共相和殊相为基础,公示语翻译为对象,讨论了公示语翻译的质量评价标准。本文认为,公示语是客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的翻译因而也就必须遵循翻译的普遍原则
本文通过对HIPHOP音乐的简单介绍与分析以及对中国的音乐发展与特点的粗略归纳,就HIP-HOP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几点影响进行探讨,以思考美国街头流行音乐对中国当代音乐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