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斯泰伦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并且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很多国内外读者。1980年,《苏菲的选择》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并且连续47周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名单。斯泰伦的作品风格多样化,它有着浓厚的南方色彩,却又不仅仅局限于南方思想主题。作为一名南方作家,通过其敏锐的直觉以及特有的悲剧意识,探讨和揭示了许多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例如,《苏菲的选择》通过纳粹集中营来揭示人类受伤的心灵,《在黑暗中躺下》以南方心态探索美国南方人的创伤。斯泰伦在作品中的独特人生经历以及价值观给予读者深刻的反思与启迪。本文以原型和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作者希望通过解读小说中所体现的原型来解读人类共同经历的生,死以及再生。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是收集了数百万年的人类经验。它们通过文学作品带给读者人类的喜悦与痛苦。20世纪60年代,原型批评达到高潮,对文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代表认为是弗莱和荣格。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文学的原型是神话,而荣格则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它代表数千年人类的身体和精神经验的积累。原型是普遍的,是人类共享的,无论性别、种族、文化、教育、经济和政治。它们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反映出人类的喜悦与痛苦。本文旨在探究《苏菲的选择》中生,死以及再生原型。探讨生对苏菲意味着什么,苏菲为什么选择死亡以及她怎样获得再生。《因为苏菲的选择》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是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一面镜子。对于选择“死”的人来说,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一种新的生活的开始,一种再生的过程。世界是变化着的,世界上也没有永恒之物。在《苏菲的选择》中,斯泰伦颠覆了我们对生与死的认识,使我们重新回到人类心灵演化的源头,一切死亡都预示着另一种形式的重生。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简略介绍。主要是对作者,小说和原型理论的介绍。第二章主要从原型的视角对《苏菲的选择》中“生”与“死”进行研究。第三章是对《苏菲的选择》中“重生”的原型研究。最后一章为本文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