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量并分析食管癌放疗后CT检查食管最大管壁厚度及区域淋巴结的体积变化,结合食管钡餐造影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对18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探讨食管钡餐造影结合CT检查共同评价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的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初治患者189例。所有患者均于CT模拟机下定位并按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后,行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处方剂量54~69Gy,1.8~2.0Gy/次,5次/周。所有患者均于放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疗末3个月内行食管钡餐造影及CT检查,将复查的CT图像经局域网传至Pinnacle7.6c/8.0m治疗计划系统。测量CT图像中食管最大管壁厚度及区域淋巴结的体积变化,结合食管钡餐造影近期疗效的评价标准,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结果:(1)全组患者放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39.4%和32.2%。(2)全组患者放疗后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范围为0.72cm-2.71cm(中位值1.26cm),将其代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ald=28.528,P=0.000,提示食管癌放疗后最大管壁厚度为预后相关因素。(3)从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0.90cm组与0.91-1.00cm组比较开始,以0.10cm厚度为增幅逐一递增进行生存分析,最终递推出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与1.21-1.30cm组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χ~2=4.195,P=0.041),提示1.20cm可能为合适界值。从最大管壁厚度以0.10cm为幅度,逐一递减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与1.11-1.20cm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χ~2=5.784,P=0.016),同样提示1.20cm可能为合适界值。(4)对造影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和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疗效评价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以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1.30cm为界值进行分组时与造影一致性最好,Kappa值为0.435;其次为1.40cm和1.20cm,Kappa值分别为0.376和0.369。(5)以CT测量食管最大管壁厚度1.20cm为界值进行疗效评价,将189患者(除3例造影评价NR者)分为4组: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造影评价P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和造影评价P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χ~2值分别为25.479、11.179和24.034,P值分别为0.000、0.001和0.000);后三组进行两两比较的Logrank检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175、0.127和0.487,P值分别为0.278、0.722和0.485)。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1%、66.6%和59.3%。(6)189例患者中,放疗前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65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15例,9例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放疗后CT测量残存淋巴结体积范围为0.18-52.23cm~3,中位体积1.30cm~3,未发现有淋巴结完全消失者。将放疗后CT测量残存淋巴结体积代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ald=4.126,P=0.042,提示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为预后相关因素。以CT测量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对应长径0.92cm,短径0.71cm)为界值进行生存分析,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组(χ~2=4.725,P=0.030)。两组患者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78.6%、51.7%、47.4%和67.0%、34.8%、31.0%。(7)65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后造影评价CR组与PR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7.8%、62.2%、62.2%和66.3%、36.2%、29.0%,CR组局控率明显高于PR组(χ~2=5.698,P=0.017)。放疗后造影评价CR组与PR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6.4%、49.5%和63.0%、18.5%、14.8%,CR组生存率明显高于PR组(χ~2=10.345,P=0.001)。115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后造影评价CR组与PR组患者的1、3、4年局控率分别为84.5%、68.6%、68.6%和67.6%、48.2%、48.2%,CR组局控率明显高于PR组(χ~2=5.933,P=0.015)。放疗后造影评价CR组与PR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78.7%、45.3%、36.4%和62.3%、35.1%、35.1%。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734,P=0.188)。(8)本组患者,除3例造影评价NR者和4例疗末复查CT有新发病灶者及9例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者以外,放疗后造影评价CR、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且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者40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72.4%和61.4%;放疗后造影评价PR或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者以及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但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者共133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31.4%和24.1%。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9.599,P=0.000)。结论:食管癌放疗后最大管壁厚度为预后相关因素,建议以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为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淋巴结体积大小为预后相关因素,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对应长径≤0.92cm,短径≤0.71cm)者预后较好。放疗前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后造影评价CR者局控及生存情况均优于造影评价PR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后造影评价原发灶CR者仅局控率高于造影评价PR者,生存情况无差异。单纯应用钡餐造影评价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存在局限性。建议将放疗后造影评价CR同时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且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者定义为完全缓解;疗后造影评价PR或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者以及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cm,但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cm~3者,均定义为部分缓解;疗后造影评价NR或疗末复查CT有新发病灶者,定义为无缓解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