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构造形式预制底板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混凝土叠合板绿色再生资源利用率较低,难以满足建筑工业化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以及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适用于大开间的轻质叠合板种类较为单一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多种构造形式的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底板叠合板(预制底板中混凝土粗骨料采用:再生混凝土及淤泥陶粒;后浇层采用普通天然骨料混凝土)及大跨度低肋复合叠合板。采用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底板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开展了基于不同构造形式单、双向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底板叠合板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及现浇板的受弯性能对比试验;分别从变形、裂缝分布特征、承载能力、受弯性能及截面整体协同工作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材质与不同构造形式的预制底板对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影响,为后续数值分析及理论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2)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底板叠合板数值模拟分析。基于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叠合板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矩形肋宽及肋高、桁架钢筋长度及高度等因素对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扩展分析,并给出此两种形式叠合板设计建议。(3)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底板叠合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方法研究。揭示了不同材质与不同构造形式的预制底板对叠合板弯曲刚度的影响机理,提出考虑桁架钢筋的弯曲刚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基于有效惯性矩法及刚度解析法的单向叠合板开裂前、后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薄板理论,结合双向叠合板中预制底板不同构造特征,分别提出基于正交异性薄板及各向同性薄板理论的双向叠合板弹性挠度及准确考虑扭矩影响的开裂后挠度计算方法;给出了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底板叠合板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4)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底板叠合板极限承载能力状态计算方法研究。建立了不同单向叠合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提出正交异性构造预制底板叠合板受弯破坏机构,给出了不同形式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5)大跨度低肋复合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及设计理论研究。开展了单向大跨度低肋复合叠合板与现浇板受弯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常规现浇板与大跨度低肋复合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异同,重点研究了不同参数变化(纵肋、填充块、横肋)对大跨低肋复合叠合板承载能力、弯曲刚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构造形式对叠合板弯曲刚度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影响主次因素,分别提出了适宜于不同受力阶段的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的剪力滞后效应评价方法;给出了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该类叠合板设计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解决当前能源消耗过度和空气污染严重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其在随机、不确定环境中的高效和长寿应用,本文针对复合电源系统能量管理问题开展了如下研究
随着创新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创新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从而推动了全球创新网络快速发展。企业通过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可获取最新知识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增材制造(3D
20世纪后期以来,伴随治道变革的浪潮在全球蔓延,学界围绕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获得迅猛发展。在当今时代,诸多国家均积极参与治理的实践探索,以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战
有关贮藏期间鸡蛋品质的评价与预测及其与贮藏时间和条件的关系一直是食品加工和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无损检测方法很少从鸡蛋特定蛋白质含量变化角度来考虑其食
近年来,单频光纤激光器凭借其窄线宽、结构紧凑、稳定性好、光束质量优良等特点,在精密光谱测量、激光雷达和非线性变频等领域具有着重要应用。然而,在例如光纤水听器、相干
强震是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强震不仅诱发大量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同时也产生许多震裂变形山体,是震后降雨诱发崩滑地质灾害的主要隐患源。识别、预测这些隐患源是地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准确的获取海量的对地观测数据已经成为可能。作为最常用和最易获得的遥感类型数据,目前的光学遥感影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光谱
人类的日常活动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例如电力、热能和天然气。化石能源产生了两种最常用的能量载体(电和热),而它也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由于地质资源的有限性和气候变
基于学界对晚明海商与海盗模糊化处理的阙失,本文对晚明厦门湾海商与海盗进行对比研究,文章认为:海乱时期,虽然有海商入海为盗,厦门湾出现了著名的商人海盗;但是更多的海商仍
当前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推进与发展,人工智能(AI)作为现代和未来产业的代表和核心,正在主导和重塑全球各行各业,并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随着5G和物联网基础技术的快速推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