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活性氧含量变化情况,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活性氧的关系。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去卵巢大鼠体重、骨密度和肾组织活性氧含量变化情况,并应用中药骨康对上述指标进行干预研究,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时活性氧的变化规律和中药骨康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各20例,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和酶联免疫法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和血清SOD、MDA、TAOC的含量,并对两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骨密度和血清MDA、SOD、TAOC进行相关性分析。动物实验:6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以下简称空白组)、模型(去卵巢)组、观察(中药)组和对照(西药)组。造模后分别灌胃治疗12周,处死前后分别测定大鼠体重,离体股骨骨密度和肾组织SOD、MDA、TAOC的含量。结果临床研究结果:1.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较非骨质疏松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的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OD、TAOC含量则显著降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0.005均<0.01)。2.年龄、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0.020和0.022(均<0.05),相关系数r=-0.368和-0.360;散点图示: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增加和绝经年限的延长有下降趋势。提示骨密度值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3.体重指数与血清SOD、TAO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0.010和0.002(均<0.01),相关系数r=0.403和0.479;散点图示:血清SOD、TAOC随体重指数的增加有升高趋势。提示血清SOD、TAOC含量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4.骨密度与血清MD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0.000(<0.01),相关系数r=-0.892;散点图示:血清MDA随骨密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骨密度与血清SOD、TAO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0.001(<0.01)和0.030(P<0.05),相关系数r=0.501和0.344;散点图示:血清SOD、TAOC随骨密度的增加有升高趋势。提示血清MDA含量与骨密度值呈显著负相关,SOD、TAOC含量与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5.血清MDA和SOD、TAO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0.000(<0.01)和0.011(<0.05),相关系数r=-0.589和-0.397;散点图示:血清MDA随SOD、TAOC的增加有下降趋势。提示血清MDA含量与SOD、TAO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6.血清SOD和TAO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0.012(<0.05),相关系数r=0.393;散点图示:血清SOD随TAOC的增加有升高趋势。提示血清SOD含量与TA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动物实验结果:1.实验结束时共有40只大鼠进入最终实验统计。2.各组大鼠造模前和给药前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各组大鼠体重均有增加,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模型组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观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灌胃12周后,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左股骨全段的BMC、BM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大鼠左股骨全段的BM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左侧股骨全段的骨矿含量变化中,模型组最低。4.灌胃12周后,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6<0.05),而SOD、TAOC含量与空白组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538,0.164均>0.05),但有降低趋势。观察组、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7<0.01, P=0.033<0.05), TAOC含量有升高趋势,MDA含量有下降趋势,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123,0.104和0.761,0.429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肾组织中MDA、SOD、TAO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639,0.483,0.964均>0.05)。结论临床研究结论: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TAOC含量显著下降,提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时存在氧化损伤,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被打破。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时,骨密度明显降低,且骨密度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明显负相关。3.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MDA与SOD、TAOC呈明显负相关,SOD与TAOC呈明显正相关,表明MDA和SOD、TAOC与病情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MDA与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SOD、TAOC与骨密度和体重指数呈明显正相关,表明MDA和SOD、TAOC分泌失调,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和骨密度下降。MDA、SOD和TAOC平衡关系的破坏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有关。4.血清MDA和SOD、TAOC主要反映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情况,骨质疏松症发生时血清MDA明显增加,而SOD、TAOC明显减少,它们可以作为衡量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的辅助观察指标应用于临床。动物实验结论:1.去卵巢后大鼠骨密度下降,体重显著增加,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SOD、TAOC含量轻度降低,提示去卵巢后由于雌激素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和体内脂质代谢失常,同时机体出现氧化损伤。2.骨康具有和戊酸雌二醇相似的作用,能抑制去卵巢后大鼠增重,提高股骨骨密度。3.骨康和戊酸雌二醇均能显著提高肾组织SOD含量,可轻度提高TAOC和降低MDA含量,说明二者均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4.中药骨康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机理与其组方合理且其方中具有类雌激素样物质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药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