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在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儿童群体,他们和外出务工的父母长期分隔两地,这部分儿童称作留守儿童。他们在身体发育、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多方面时常出现隐患,备受社会关注。与此同时,当今义务教育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关注教育质量,追求教育公平上。改善弱势群体受教育的状况也将成为提升质量、促进教育更加公平的必要环节。因此,本研究以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判断为基础,找寻原因为途径,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为目标,旨在促进弱势群体儿童学业公平。本文基于调查数据,进行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两个群体间学业成就的比较研究,以统一标准,从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个群体学业成绩上存在显著群体差异。不同层级学校间比较,两个群体的学业差异情况有所不同,在县城和乡镇级别的学校中进行比较,留守儿童成绩均弱于非留守儿童,在村屯级别比较二者差异不显著,教育末端中的两个群体的学业公平问题都值得关注;和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对学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抚养缺位增大儿童健康隐患从而影响学习力、家庭教育氛围效应的弱化使儿童感受不到应有的积极期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履职效果较差;个体特征上的分析发现两个群体本身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学习兴趣上和学习计划性与坚持性上弱于非留守儿童。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学业成就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综合作用导致的。第一,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不属于“问题儿童”,不应该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培养该群体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第二,留守儿童学业的弱势首先表现出的是资源层级化结构分布的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应该重点从师资质量入手缩小区域间教育质量差距,同时注重农村文化重建以及学校社区力量联合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第三,农村山区寄宿制的各项条件还不完善,对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缺失的补偿程度不高,需要在保障基本硬件配备的基础上多开展适合的文娱、辅导、德育等方面的日常课外活动。第四,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上的弱化是多方面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开展要从优化家庭功能着手,注意方法的针对性。第五,留守儿童教育补偿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政府、学校、家庭三个重要主体需要落实责任,从法律、制度、资源、文化多方面为留守儿童的学业提升构建系统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