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因其针对性强、持续时间长、危害性高、难以检测和防护,对网络空间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对APT攻击进行有效检测是网络安全领域亟需攻关的一项难题。当前APT检测方法大多数是基于静态指纹特征和简单规则关联,较为依赖专家经验和人工辅助,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攻击行为特征分析不足,缺乏在大数据环境下,可有效实施的AP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因其针对性强、持续时间长、危害性高、难以检测和防护,对网络空间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对APT攻击进行有效检测是网络安全领域亟需攻关的一项难题。当前APT检测方法大多数是基于静态指纹特征和简单规则关联,较为依赖专家经验和人工辅助,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攻击行为特征分析不足,缺乏在大数据环境下,可有效实施的APT模型;二是在数据驱动安全的趋势和背景下,面对高维、海量的安全相关数据,缺乏有效的智能检测方法,攻击过程检测和场景重构的自动化能力不足,难以检测具备逃逸和攻击隐蔽能力的APT攻击;三是当前的网络安全架构弹性与安全管控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基于数据安全驱动的APT检测方法实施。基于此,本文展开基于攻击过程的APT检测方法研究,创新点和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EP-IKC模型,实现了大数据环境下APT攻击特征的多维建模。该模型综合描述了 APT攻击的时间、空间和跨位面关联特性,具备对APT攻击能力和意图描述的能力,可对攻击的行为特征、行动顺序、技战术特征、危害性等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在评估威胁模型的43个重要能力项上,EP-IKC模型具备38项能力,且拥有3项其它模型不可替代的能力。2.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ule,HMM),设计并实现了 APTWard检测方法,具备对完整APT攻击的高效检测和攻击场景自动化重构的能力。该方法引入基于FP-Growth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基于HMM的隐藏事件挖掘与攻击过程检测、基于着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s,CP-Nets)的攻击过程检测与攻击场景重构等关键技术,并创新应用堆栈自动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SAE)算法,解决了高维数据特征场景下的HMM模型学习问题。实验评估结果表明,FP-Grwoth算法在计算复杂度上远小于Apriori算法,攻击阶段行为检测准确率可达92.75%;SAE-HMM在恶意事件、恶意事件序列检测准确率上,分别为89.67%、78.65%,优于GMM-HMM、DNN、SAE-KNN等模型;APTWard对攻击事件的检测成功率较高,达91.89%,具备对完整APT攻击检测和攻击场景重构的全自动化能力。3.实现并优化了元安全功能动态组合(Security Meta-Function Dynamic Composition,SMFDC)技术,增强网络动态编排防护能力,满足APTWard实际部署需求。为了降低服务动态组合过程的计算时延,以及提高安全服务组合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引入了基于Trie的元安全功能组合搜索和基于QoS评估的安全服务推荐等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动态编排防护系统。实验结果表明,Trie型存储结构在安全服务组合搜索的时延方面,较经典的TST快17.5%、Hash树快26.7%;在安全服务组合结果的QoS评分方面,较Fresco高约110.3%;在系统总体性能方面,基于SMFDC的动态编排防护系统与原生软件定义网络系统相仿,可用于实际网络环境部署。此外,系统验证结果表明,动态编排防护系统可高效、便捷的部署蜜网、安全日志按需采集等服务,满足APTWard检测系统的相关需求。4.搭建APT攻击过程检测验证系统,实现对上述关键技术的试验验证。验证系统基于EP-IKC模型,利用SMFDC技术,集成实现了 APTWard检测系统,对基于FP-Growth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基于HMM的隐藏事件挖掘与攻击过程检测、基于CP-Nets的攻击过程检测与场景重构、SMFDC等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实际网络中有效部署,并且可高效实现智能化的APT攻击过程检测,以及全程自动化的APT攻击场景重构。
其他文献
分析了103名煤矿工作人员和45名对照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表明,煤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煤矿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作为新兴技术的软件定义网络(SDN)也面临着多种攻击的威胁,其中就包含拒绝服务(Do S)攻击。低速率拒绝服务(LDoS)攻击归属于Do S攻击,常借助自适应机制的漏洞,使用少量数据导致目标的网络利用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甚至瘫痪。该攻击破坏性大的同时平均速率低、隐蔽性强,检测和缓解的难度大。SDN中的LDoS攻击研究较少,且检测与缓解效果有待提高,因此在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湛江市职业病防治所职业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94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50例不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用微量全血培养,比较两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异常检出率以及微核畸变率,分析不同工龄和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畸
为了支撑移动通信网络中低时延、巨容量等差异化极致性能需求,业界先后提出基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的无线网络。在此背景下,云边计算协同的无线网络融合了云计算协作传输与边缘计算实时响应的优势,同时实现了云计算去程链路压力和边缘计算的算力限制之间的平衡。但是,云边计算协同的无线网络中计算资源与通信资源性质差异大,关于二者如何协同的理论和方法尚很缺乏,因此成为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为此,本文针对云边计算协同下通信与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终端应用产生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使集中式数据处理和存储面临巨大压力,云边端网络架构应运而生。云边端网络架构通过边缘计算,将计算服务从云中心扩展到了网络边缘,扩展了网络计算的范畴。该架构协同云端和边缘的计算能力,就近为移动边缘用户提供智能服务,敏捷连接、实时计算、数据反馈、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实时获取优化决策等方面的关键需求。云边端网络生态环境以云服务为中心、边缘计算
回顾性分析在某院职业健康检查的1 000例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检查资料,上岗前医务人员外周血检测数据为岗前组,在岗期间医务人员外周血检测数据为在岗组,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显示,受放射性因素影响在岗组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数均大于岗前组,染色体畸变在岗组比岗前组多0.37%,微核在岗组比岗前组多0.17%(t=0.419,P<0.05);岗前组染色体畸变正常占99.87%
目的探讨甲型HlNl流感中西药物结合防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甲型HlNl流感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中西药物结合组35例)及西药组(35例)。联合组采用中医辨证及磷酸奥司他韦治疗。邪在卫分证:清热解毒散(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大青叶5g等,服用上述中药同时服用同时加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每日2次,疗程5天西药组只服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每日2次,疗程5天。结
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将网络功能与专用设备解耦,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其以软件的形式部署到通用服务器上,形成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与传统网络相比,NFV的出现使得网络服务部署更加灵活和敏捷,为网络带来了极大的可扩展性。在支持NFV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服务所对应的数据流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云服务器因其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被广泛用来实现数据外包的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但这种学习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即个人隐私数据的泄漏。出于对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中心化存储的担忧,以及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联邦学习应运而生。参与者无需将个人数据通过云端存储进行集中建模,而是先在本地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将训练的模型参数传输至服务器聚合,以此来实现本地模型的实时更新和优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技术变革在带来创新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与风险,客观上要求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智库”应运而生。智库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重大公共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在我国的智库体系中,高校智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