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标示名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人和人物姓名的研究,中外古今有之。然而国内外关于标示名的研究,甚为罕见。所谓标示名,指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物的名字适合于他的职业、他的性格特点、或者适合于这一角色。例如,把一位口是心非的先生叫做Mr.Two—tongues,而把一个爱钱如命的先生戏称为Mr.Money-1ove。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写照,素来以描写人为中心,人物命名自然成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之一。文学大家们往往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为了更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而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赋予特殊的名字即标示名。标示名作为一种修辞格,以其新颖独特在文学作品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但很少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即便少量的研究,也仅限于表象及翻译,而未进行实质性的研究。本文在研究其构建机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标名进行多方位的探讨。 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对全文做了总体介绍,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分析了标示名的产生及其发展,并对姓名与标示名进行了区分,从而对标示名有更准确的理解。 第二章探讨了标示名的构成机制一词汇机制与心理机制。指出只有词汇机制,没有心理机制是构不成标示名的。 第三章从语用以及认知方面对标示名进行分析。探讨了关联理论在标示名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标示名的产生动机和其极高的记忆价值。 第四章全面阐释了标示名的修辞功能。强调正是由于其诸多的修辞功能,标示名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最后为全文的结论部分,指出作家们总是有意或是无意地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标示名以达到特定目的。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语言现象,标示名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