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是人类抵抗自然气候条件创造的工作、生活等活动的空间,建筑作为人类基本的生活、生产场所,其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均直接影响社会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维修和拆毁过程中的用能,已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而人们在使用建筑过程中建筑运行能耗总量更大,占建筑生命周期能耗的80%左右。因此,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符合要求的节能技术措施,在保证室内舒适环境条件的前提下,需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减少建筑能耗。为研究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热舒适问题,本文首先从人体热平衡原理出发,介绍了热舒适的由来及室内外因素对热环境形成的影响,指出热环境的各控制参数都能对人体的热平衡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室内热环境的综合分析,确定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直接影响其围护结构传递的热量损失,进而影响人体对室内温度的热舒适感应,并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本文分析了长沙地区的气候特点,并结合本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指出长沙地区夏季静风率高、通风效果差,而冬季日照率低、湿度大,得出在长沙地区需通过增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室内热环境达到标准规定的热舒适要求、有效减少采暖、空调时间段的能耗的结论。本文对长沙地区现有的墙体节能技术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模型及模拟分析条件,采用DesignBuilder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对长沙地区居住建筑墙体节能的构造形式、保温厚度、内墙热工性能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分析,以单位面积能耗为评价指标,总结适合长沙地区的外墙节能构造形式,在结合经济分析基础上,得出长沙地区外墙适宜节能构造厚度。同时,联系此前长沙地区住宅能耗现状调查的结论,考虑居住者生活习惯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对住宅不同使用方式对室内热工环境及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得出改善室内通风环境和设置外窗活动式外遮阳均能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住宅能耗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