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桥接存储器的解析模型的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导电桥接存储器(CBRAM, Conducting-bridge random accessmemory)的解析模型的研究,CBRAM是一种新型非挥发存储器,是可能成为下一代通用存储技术的新型技术之一,近些年已成为国际上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CBRAM器件的基本概念及其具有竞争力的各项能指标,对CBRAM工作的物理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CBRAM工作过程的物理机理建立了解析模型。在物理机理方面考虑了金属离子在固态电解质中的迁移以及金属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本研究的重点在于细丝形成(forming)过程和金属导电细丝的横向生长阶段。本模型在前人物理机理的分析以及数值仿真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CBRAM工作的物理机制,认为金属导电细丝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受到不同的物理机制的约束,将细丝生长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并对每个生长阶段进行分析,给出了细丝生长过程中细丝尺寸与生长时间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器件工作的外加电压和切换时间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另外,文章认为细丝的横向生长机制是器件会有不同低阻态的原因,利用不同限流条件下器件会有不同低阻状态的原理可以实现多值存储。并通过理论分析求解出了低阻态电阻与限流之间的解析表达式,该解析式直接地反映出了低阻态电阻与限流之间的反比关系。该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别与数值结果和实验数据对比来验证,比较结果证明解析模型与数值结果完全符合,与实验数据能够成功拟合,这就证明了此模型是正确可靠的。根据器件结构和所加偏压该模型可以快速正确地预测CBRAM存储单元的在高阻态和低阻态之间切换的时间,同时依据该解析模型可以根据高阻态和低阻态之间切换所需时间和切换电压选择合适的固态电解质层的厚度,从而达到优化器件结构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图像匹配技术是指采用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者多幅图像之间检测并识别相同点的过程,它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应用于智能监控、遥感图像匹配、航天器的定位导
钛酸锶钡(BaxSr1-xTiO3,BST,0≤x≤1)薄膜介电常数随外加电场变化而非线性变化,在微波调谐器件上有广泛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铈(Ce)镁(Mg)交替掺杂BST薄膜调谐性能。在已有交替掺杂的基础上,对铈镁交替掺杂薄膜的不同掺杂浓度、方式、结构等进行研究。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薄膜相结构和生长取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表面形貌和截面特征,介电阻抗测试仪测试薄膜介电性能
压电材料是应用材料领域内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自19世界80年代在石英晶体上发现压电效应以来,就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它能够实现能量在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在很多的技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换能器、传感器、无损检测、生物技术领域等。在电子材料领域,压电材料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近些年来,压电材料每年在全球的销量也都在呈现着大幅度的增长。传统的压电材料,主
人体肠道菌群自出生起便定植于人体肠道内,从分类学和功能性组合的角度来看,肠道微生物可能与许多复杂的疾病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影响,同时也与肠道菌群结构与类型的改变密切相关。中药的口服方剂在服用后经过肠道与定植其中的肠道菌群发生作用。本文选取黄连花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
随着雷达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雷达系统正朝着小型化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作为相控阵雷达系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延迟线组件进一步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收发模块中的瞬时技术。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