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单元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经济价值与大气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气污染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有效降低大气污染排放量,提升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势在必行,这关乎到工业生产、交通出行与公众健康。本文以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以DEA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效率评价体系,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测算中国各省份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分析其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基于技术异质性理论分析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大气污染排放技术的差距及其变化趋势,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中国大气污染排放效率与大气污染排放技术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数据参考与决策支撑。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06-2015年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并考察效率的地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均值较低且地区差异特征明显。(2)通过Theil指数分解,得知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是中国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根源。(3)本文采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中国省际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幅度较小,且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则起到了抑制作用;(4)基于共同前沿(Meta-frontier)生产函数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异质性特征,利用共同技术率(MTR)这一指标衡量中国三大地区大气污染排放技术的差距。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与大气污染排放技术均是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大气污染排放技术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5)采用处理受限因变量的Tobit面板计量回归模型检验中国省际大气污染排放效率与排放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回归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和经济开放度与省际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和大气污染排放技术呈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结构与省际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和大气污染排放技术呈负相关关系,环境规制水平对省际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环境规制水平对大气污染排放技术呈正相关关系。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最后给出了中国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提升路径与对策建议,主要包括:(1)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内涵式增长;(2)决策层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发展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与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以保证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3)改变完全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单轮驱动模式,在革新生产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工艺与设备的同时,更应注重员工素质培养、企业管理模式的提升、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提高、提升市场化水平、优化制度环境等"软"技术条件的改善,让技术效率增进与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提升;(4)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环境管理模式,让优质外资成为驱动中国大气环境质量提升的催化剂;(5)提升技术进步,积极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大该方面科研专项资金的投入,为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奠定基础。(6)企业作为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企业应积极承担其社会环境责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优化生产网络,改进污染防治技术,以更加主动的姿势对待大气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