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病程慢性、迁延性,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FD常规治疗多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得到缓解,但从实际临床疗效来看,单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的效果十分有限,且复发率较高。患者需要多次就诊,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和精神状况,同时增加了其经济负担。有专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密切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可明显改善FD患者症状,获得临床长期缓解,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有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没有必然关系。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确切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1.本研究选取FD合并HP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症状学分型。2.探讨四联疗法根除HP对HP阳性F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3.观察对比根除HP治疗和常规对症药物治疗HP阳性FD的HP根除率、症状缓解状况及治疗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F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据罗马IV标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行C13、14C-URT或活检病理确诊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症状类型进行分析比较。2.把患者随机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Tid)+兰索拉唑肠溶片(30mg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联根除HP疗法:兰索拉唑肠溶片(30mgBid)+胶体果胶铋胶囊(0.2gBid)+克拉霉素片(0.5gBid)+甲硝唑片(0.4gBid),均治疗两周。在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及停药4周后对2组患者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部不适、上腹痛、烧心、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各症状进行评分,计算总分。本研究方案已得到院及以上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以罗马IV诊断标准的80例HP阳性FD患者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是47.95±11.171岁,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其中男性39例(48.7%),女性41例(51.3%)。FD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36-49岁常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051,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在FD各亚型中,22例(27.50%)属于上腹痛综合征(EPS),其中男性9例(23.08%),女性13例(31.71%);19例(23.75%)属于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其中男性8例(20.51%),女性11例(26.83%);39例(48.75%)属于EPS合并PDS叠加型,其中男性22例(56.41%),女性17例(41.46%)。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以EPS合并PDS多见,EPS次之,PDS最少,两组FD分型无显著性差异。3.用药两周后,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FD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烧心、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进行比较。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在八个方面较用药前症状改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只有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烧心、恶心、呕吐六个方面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上腹不适和嗳气方面症状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表明,观察组在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4.观察组四联疗法治疗两周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缓解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治疗两周后和停药4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82.5%,55.0%),分别高于对照组(57.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停药4周后总有效率较治疗两周后有所下降。5.停药4周后,对两组病人做C13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四联抗HP治疗,36例HP检测阴性,根除率达90%,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17例HP检测阴性,根除率42.5%,经卡方检验,χ2=20.182,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四联疗法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基线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HP根除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并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中,1例出现皮肤瘙痒,1例出现短暂性呕吐加重,1例出现腹泻;对照组中分别5例出现食欲不佳、腹胀和恶心、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12.5%,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观察组四联疗法治疗两周后对FD合并HP感染症状缓解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2.观察组四联疗法两周疗程对于首次行HP根除的患者有较理想根除率。3.根除HP治疗可降低FD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FD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