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4年~2015年两个生长季节,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nsis)和洽草(Koeleria macrantha)为对照,观测了栽培条件下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和短花针茅(Stipa braviflora)生理生态学特征和坪用特性,比较研究了持续干旱下四种植物的抗旱性,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土/沙配比坪床下的适应性特点,综合外观质量和生态质量评价了本氏针茅和短花针茅的坪用价值,得到以下结论:1.在呼和浩特地区本氏针茅和短花针茅二年龄植株绿期分别为217d和218d,显著低于洽草和草地早熟禾的绿期。本氏针茅的草群最大高度、叶宽、补偿生长能力、成穗率均显著大于短花针茅,最大无性分蘖数显著低于短花针茅,两者种子产量无显著差异。本氏针茅、洽草和草地早熟禾的净光合速率日动态都呈双峰曲线,短花针茅的净光合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短花针茅日均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植物,本氏针茅日均净光合速率显著大于草地早熟禾;两种针茅、洽草的日均蒸腾速率、日均叶水势彼此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都极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的日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低于其它三种植物,且短花针茅显著高于本氏针茅的日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2.四种植物的土壤水分耐受范围大小顺序可表示为:草地早熟禾<洽草≈本氏针茅<短花针茅。短花针茅和本氏针茅在持续干旱下存活时间显著大于草地早熟禾,在发生暂时萎蔫之前,短花针茅、本氏针茅、洽草的日均蒸腾量分别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51.83%、47.14%和41.64%,短花针茅和本氏针茅的土壤水分利用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为80.08%,都极显著大于草地早熟禾和洽草,综合而言短花针茅的抗旱性最强,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最弱,本氏针茅、洽草的抗旱性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3.不同土/沙配比的土壤对短花针茅的生态生理特征均无显著影响,100%沙土可显著抑制本氏针茅株高、分蘗数、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日均净光合速率,也使得草地早熟禾的分蘖数、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本氏针茅在含沙量不超过70%的土壤下生长发育均表现良好,草地早熟禾适合在含沙量更低土壤中存活。在每种土壤处理下两种针茅发生暂时萎蔫时的叶水势均无显著差异,都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在含沙量≤90%土壤中两种针茅的总最低灌溉量都显著小于草地早熟禾,可见,短花针茅的抗沙性最强,草地早熟禾最弱,本氏针茅居中。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短花针茅的坪用质量高于其它三种植物,本氏针茅的坪用质量与洽草相似,都略高于草地早熟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