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调控效果的整合分析及试验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feng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但受到土壤性质、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及施用量,作物类型以及所研究的重金属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量化并综合评估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及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总体效应,对于生物质炭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收录了截至2018年5月的203篇有关生物质炭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文献,选取Cd、Pb、Cu和Zn这四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整合分析方法,从土壤性质、生物质炭特性和施用量,以及作物种类等方面,定量分析和评估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及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在整合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比较了三种典型因素对土壤Cu和Cd有效性的调控程度。整合分析的主要结果如下:(1)施用生物质炭可以使土壤中有效态Cd、Pb、Cu和Zn平均降低39.26%、59.40%、47.26%和39.97%。砂质土壤有利于有效态Cd和Cu的降低作用,壤质土壤有利于有效态Pb和Zn的降低作用;在偏酸性土壤中,有效态Cd、Pb、Cu和Zn降幅较大;污泥类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态Cd的降幅最大(78.98%),壳渣类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态Pb和Zn的降幅最大(70.21%和59.01%),而粪污类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态Cu的降幅最大(57.23%);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态Cd、Pb、Cu和Zn的降幅整体呈递增趋。(2)施用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中Cd、Pb、Cu和Zn的弱酸可溶态含量,降幅分别为18.84%、15.58%、28.04%和23.65%,增加了Cd、Pb和Cu残渣态含量,增幅分别为35.98%、18.72%和23.48%。(3)施用生物质炭能明显降低植物中Cd、Pb、Cu和Zn的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39.16%、30.72%、19.78%和28.16%。粮食作物中Cd、Pb和Cu含量的降幅要高于经济作物的降幅,而粮食作物中Zn含量的降幅却比经济作物的要低。(4)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增加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生物量,经济作物生物量的增幅普遍大于粮食作物生物量的增幅,两者平均增幅分别为52.65%和23.07%。(5)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增加土壤pH值,土壤总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且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增加作用最大,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加,土壤pH值,土壤总有机碳和阳离子交换量总体呈增加趋势。(6)正交试验结果如下:三种因素(生物质炭施用量、土壤pH以及植物种植情况)中,对上层土壤有效态Cu和Cd含量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种植情况,而对下层土壤有效态Cu和Cd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pH;降低上层土壤中有效态Cu和Cd的最优处理为:生物质炭施用量为5%,土壤pH为7.11,种植小白菜,降低下层土壤中有效态Cu和Cd的最优处理为: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5%,土壤pH为6.47,种植紫花苜蓿;在不同pH的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能明显增加小白菜和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小白菜和紫花苜蓿中的Cu含量。
其他文献
对85例心肺复苏(CPR)患者分3组采用肾上腺素不同剂量(每次1mg,2mg,3mg)治疗,同时按CPR抢救常规进行治疗.结果:中等剂量组疗效最好,心肺脑功能恢复占17.24%;其次为大剂量组,心
文章介绍了永吉县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模式
本文将1990~1999年作者收治的乳牙龋病947例(1232牙)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引起人们对乳牙期龋病的高度重视.
对水资源保护补偿费的定义进行界定,对水资源保护补偿费与水资源费、水费、排污费的内涵进行对比分析,并从自然资源定价理论方面分析水资源保护补偿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的性
当前,粮食能源,环境已成为围绕人类的三大问题,面临滥用误用化学农药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产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水平,生存已由此
较全面地介绍了长江和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现状,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干旱化趋势及人为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江河源区存在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原退化严重、水源减
患者20岁,未婚.无月经来潮,周期性下腹痛2年,发现无阴道2周于2000年12月12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女性体态,五官端正,双侧乳腺发育正常,丰满对称.
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研究组采
语文,是教改最为活跃的一门学科,历次教改大讨论,语文总是走在最前头。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未间断过对教改的探索。从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随着素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