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字格”是汉语中一个独特又独立的语言单位,它构词对称整齐,表意丰富深刻,是能够体现文章主旨和话语精神的一种重要标志。《邓小平文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特点可概括为简洁刚劲,朴实无华,语句短小,四字连珠。通过对《邓小平文选》中四字格的日译研究,可以探索四字格日译的方法和规律,进而为同类中央文献的四字格日译提供参考和启迪。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支撑,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原著、中国中央编译局翻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文選(1975年-1982年)』和日本中国研究会翻译、日本风媒社出版的『鄧小平が語る(全訳?日本語版)』为研究范围,运用译本比较的研究方法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的“固定型四字格”日译进行研究。首先,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的“固定型四字格”分为“熟语类四字格”和“非熟语类四字格”两个方向展开分析。其次,通过译本比较,整理归纳两个译本中四字格相同译文的译文特征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倾向。同时,筛选出两个译本中四字格的不同译文,制作问卷对日本受众进行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分析日本受众对译文的接受效果,并从整体上把握日本受众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四字格日译文的接受特点。最后,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不同类型的四字格日译分别给出翻译策略的建议。本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中“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翻译过程四步骤”“读者反应”“翻译与交际”“语言文化与翻译”等核心理论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的固定型四字格日译进行分析。通过译本比较可知中日译本在79.3%的四字格日译中采取了相同(或相近)的译文和翻译策略,这证实了中日翻译团队在大多数四字格日译处理上意见一致,这些四字格的日译方略可以为同类中央文献四字格日译提供可靠的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对剩余20.7%的四字格的中日不同译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可知,中译本在“熟语类四字格”日译中受众优势较为明显,中日译本在“非熟语类四字格”日译中各具优势。中国译本的优势在于更能准确、恰当地再现源文的信息和精神,更注重译文在“功能”上的等效传递和“交际效果”。而日本译本在日语译文的搭配上更为自然,在译文的可读易懂性方面值得借鉴参考。本文首次以“四字格”为单位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日译进行研究。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四字格的全面梳理归类,分“熟语类”和“非熟语类”两个方向展开分析。通过中日译本比较和问卷调查,用客观详实的译文语料探讨中日译本中四字格日语译文的共性和异性。再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四字格译文的功能、翻译过程、交际效果、语言文化等视角对四字格日译进行阐释,证实了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最后,总结出不同类型四字格的日译规律,为同类中央文献的四字格日译提供了有效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