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县制历史久远,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兴盛于当代。两千多年来,县级建制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当前,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农民增收缓慢、与城市差距日益拉大等问题。许多学者从非制度因素和正式制度因素层面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现实中,非正式制度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的思考,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制度分析等方法,利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哲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将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探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本文内容分为七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非正式制度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等。第二章是介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者关系以及协调发展问题。第三章论述了非正式制度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性问题,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理论层面论证了文化传统及宗教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第六章的案例研究则根据理论分析的结论和调研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文化传统及宗教对泉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第七章立足全文的研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指出了论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促进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融合,以减少非正式制度变迁的阻力,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通过梳理和归纳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探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论证了非正式制度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了文化传统及宗教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并以泉州市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对解决同类问题有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