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环境、遗传、免疫、微生态等因素在C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来,我国CD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环境因素是C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寻找我国CD疾病人群的危险因素并做出预防的应对策略,对控制疾病发生非常重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CD易感性相关,Th17通路是CD发生和发展中重要的免疫调控通路,然而Th17通路相关基因SNP与中国汉族人群CD及临床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且其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报道较少。这方面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免疫调控相关基因如何参与CD发病机制非常重要,并为未来预测具有遗传标记和环境因素标记者的患发CD风险提供重要线索。研究目的:(1)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CD患者发病前的环境因素与CD发病的相关性,寻找C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CD疾病预防提供基础数据。(2)分析Th17细胞分化通路相关基因IFNGR2基因rs2284553、IL-23R基因rs7517847、IRF4 基因 rs7773324、PER3基因 rs2797685 和 TNFSF15基因 rs4263839 多态性与CD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关系;(3)阐明Th17通路相关基因SNP与环境交互作用和CD临床表型的关联,以了解遗传、环境、免疫在C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期望通过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和临床意义的SNP、环境因素指标,预测和标记CD的发生和临床表型的发生。方法:第一部分: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59例CD患者,及671名健康对照,采用环境因素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血型、IBD家族史),成功匹配CD病例组100名及健康对照组229名。使用X2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个人史、既往史、地域经济和社会关系、膳食营养因素、睡眠因素等环境因素分布差异;将上述分析结果相关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模型分析。第二部分: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CD患者159例,健康对照316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全血细胞提取DNA,使用单碱基延伸反应方法对Th17细胞分化通路相关SNP IFNGR2基因rs2284553、IL-23R基因 rs7517847、IRF4基因 rs7773324、PER3基因rs2797685和TNFSF15基因rs4263839进行SNP分型检测,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SNP在病例对照两组间分布差异以及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CD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第一部分:经过多因素logistics模型分析,与CD相关的危险环境因素有吸烟史(P=0.0.02)和幼儿居住于城市(P=0.004)。保护因素有饮酒史(P<0.000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P<0.0001)、饮用牛奶(P<0.0001)、食用辣椒(P=0.003)和中重度体力劳动强度(P=0.015和P=0.001)。第二部分:1.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携带IFNGR2基因rs2284553 A等位基因的比例较低(OR=0.743,95%CI 0.562~0.981,P=0.036),携带PER3基因 rs2797685 T 等位基因的比例较高(OR=1.405,95%CI 1.061~1.861,P=0.017)。TNFSF15基因rs4263839等位基因频率(P<0.001)和基因型频率(P<0.001)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CD组中携带rs4263839 A等位基因的比例较对照组低(OR=0.573,95%CI 0.433~0.759,P<0.001)。2.在CD的不同临床分型中,在不同发病年龄和不同发病部位患者中TNFSF15基因rs4263839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IL-23R基因rs7517847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肛周病变患者和非肛周病变患者PER3基因rs2797685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3.CD基因多态变异位点与环境因素交互模型结果显示:以发病年龄为分组变量的交互模型中,食用冰箱储存食物越频繁、晒太阳时间短、rs2284553基因型为GG、rs2797685基因型为TT和rs4263839基因型为GG,联合作用可使CD发病早于40岁的风险增加;在CD病变部位为分组变量的交互模型中,最佳交互模型为感染性肠炎史、无母乳喂养史、rs2284553基因型为GG、rs7517847基因型为TT及rs4263839基因型为GG,联合作用使CD累及小肠风险增加;在CD患者是否出现肠道狭窄的交互模型中,最佳交互模型为感染性肠炎史、无母乳喂养史、rs2284553基因型为GG、rs2797685基因型为TT及rs4263839基因型为GG,联合作用增加CD出现肠道狭窄的风险;在CD患者是否行手术的交互模型中,最佳交互模型为无母乳喂养史、吸烟史、近5年晒太阳时长、rs7517847基因型为TT、rs2797685基因型为TT和rs4263839基因型为GG,联合作用使CD手术风险增加;在CD是否伴发肛周病变中,最佳交互模型为无母乳喂养史和食用储存3天以上冰箱食物,联合作用增加CD伴发肛周病变风险;在CD病变是否累及上消化道的模型中,最佳交互模型为饮用牛奶和rs4263839基因型为GG,联合作用使CD累及上消化道风险增加。结论:1.居住环境、生活饮食等环境因素可能参与了 CD发病。其中吸烟、幼儿居住于城市是CD危险因素;饮酒、牛奶、辣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重度体力劳动强度是保护因素。2.Th17细胞分化通路相关基因SNP与CD发病及CD临床表型相关;SNP与不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可能促发CD不同临床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