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立于1981年的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与华表奖(政府奖)、百花奖(大众奖)三足鼎立的专家奖。金鸡奖评选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其获奖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中国新时期电影的优秀代表。本文以金鸡奖获奖影片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体现中国新时期文艺精神和时代特征的载体纳入视域,探悉其中蕴含的中国特色因子,并阐释此中国特色之于新时期电影的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以期为建构民族电影理论体系提供些许思路;同时,力图将金鸡奖获奖影片中国特色研究作为动态系统置于电影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进行考察,深入发掘国产电影的本体质素,进而思索民族电影在应对霸权文化侵袭和探求自身生存策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金鸡奖获奖影片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一、体现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特色;二、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电影的特色;三、在电影全球化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首先,“缘事而发的现实关注及影响”和“‘影以载道’的文艺传统及发展”两章中所体现的以平民视角观照生活,映现和揭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发展进程的住房、待遇、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反思文革与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呼吁人类和平等内容所承传的仍是中国传统文艺中现实主义与文以载道的精神。其次,针对金鸡奖获奖影片中时政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的强劲态势,探讨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所宣扬的主流意识及利弊得失。再次,“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及传播效应”和“走向世界的中国银幕意境”两部分阐释了民俗景观、民间音乐及虚实相生、意在言外、天人合一等意境美在电影中的表现与功能,得出中国电影的发展应遵循立足民族文化土壤,运用先进的视听语言传达中国风格和东方神韵之路。尽管金鸡奖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但其所秉承的基本精神和获奖影片所取得的成就对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电影发展与文化传播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金鸡奖获奖影片中国特色内涵及其意义的分析,得出民族电影唯有在坚持传统美学精义之时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在世界影坛占据应有的地位并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