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民营企业也在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绝对主力。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通过政府积极的引导作用,完善民营企业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浙江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及其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在治理结构转型中政府发挥的作用。通过动态地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治理结构的问题,寻找微观企业和宏观政策的契合点,从而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蓬勃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说是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但是翻开民营企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企业重复着“创业、崛起、衰败”这一成长三部曲。根据数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15万家民营企业新生、10多万家民营企业死亡,同时,60%的民营企业在成立5年之内就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倒闭,根据统计计算,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年限仅只有2.9年。因此,如何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治理结构,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于此同时,政府行为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政府如何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找到并且找准自身的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省的事例入手,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探讨以下问题:第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第二,分析政府政策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借鉴,探寻克服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型难点的具体路径。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案例分析,本文认为政府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具体包括提高民营企业市场地位的政策供给、适应企业生命周期来发挥政府的作用、金融支持、对企业“上市”的引导等;另一方面,提供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微观基础。具体包括人才和信息支持、技术改造支持等。同时,本文还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展开了分析。相比浙江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浙江的政府角色定位还是远远落后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市场秩序不佳,竞争条件不平等;(二)宏观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三)政府管理存在职能缺位。(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五)融资渠道窄、资金筹措难度大问题尚未解决;(六)民营企业税费负担重问题尚未解决等。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一)体制上的束缚;(二)认识上的偏差;(三)利益上的驱动,这是直接诱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了民营企业和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在最近的10年间,市场化改革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这一结果直接造成了市场垄断问题的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