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来,我国产险业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险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依然出现持续亏损现象,作为第一大业务的车险赔付率过高,企财险所占比重不断下滑,其他险种业务长期举步维艰。鉴于此,我国保监会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服务领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基本方针,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坚持把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财产保险要优化车险业务,积极开拓非车险业务,……”但产险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尚需进一步落实。因此,总结“十一五”规划期间产险业的“结构调整”成效,能够为“十二五”期间“结构优化升级”目标的实现提供方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大连市保险业圆满完成预定的发展目标。保监会的结构调整政策成效显著,产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2011年,大连市保监局提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大力推动弱势险种的发展,改善产品的创新和承保机制,大力发展与消费相关的保险业务,支持保险资金投向城市基础建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国家级战略和大连市“三个中心”建设的政策思想下,推动保险业拓宽服务领域,注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本文以大连产险业为例进行产险业绩效的实证研究。2006年以来,大连产险业经过“增强发展能力——优化发展质量——结构调整——提高效益”等几个阶段,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产险业绩效,找出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明确改进绩效的方向,对于我国保险业落实“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非自由处理变量模型,对产险业的绩效进行分析;用“变异系数”这一指标衡量绩效的在各年之间的平稳性和在各公司之间的均衡性;通过定义“绩效指标影响度”这一指标,来考察各个指标对于绩效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关于险种视角的研究结论(1)保监会发布的关于“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具有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车辆险独领风骚的局面,但距离这项发展策略的理想目标尚有一段路要走。(2)赔款支出是大多数险种绩效的最大影响因素,承保数量是大多数险种绩效的最小影响因素,降低赔款支出、追求承保质量而非数量应当是大多数财险公司的经营准则。(3)车辆险在各个公司和各个年度的平稳性与均衡性均为最高,反映了该险种较其他险种而言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以及各公司对该险种的普遍重视和依赖。2.关于公司视角的研究结论除人保和华安外,各公司经营业绩最好的险种均为车辆险,船舶险是人保公司和华安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最好且相对最稳定的险种。中华和阳光的货运险是经营状况相对最差的险种;人保和都邦的财产险经营业绩和6年平稳性相对最差;有5家公司(安邦、大地、华安、天安、太保)人身险的经营状况不理想;3家公司(华泰、平保和太平)船舶险的经营状况波动性较大且业绩较差。整体而言,车辆险是各公司中的第一大险种,由于各公司经营能力和经营重点不同,其他4个险种的经营状况在各公司呈现不一致状态。从整体上看,赔款支出是大连各产险公司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绩效、改善险种结构的相关建议如下:各产险公司应明确各险种绩效波动的主要原因,强化风险管理;监管部门应倡导各产险公司在持续保持优势险种发展的同时,注重新险种的开发和弱势险种的绩效提高,监管部门应敦促各产险公司明确指标的改进方向,从而实现产险业的均衡发展,推动产险业整体绩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