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信息社会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本文以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与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者所进行的研究建立在所在团队近年来在青海西宁市西城区、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和兰州市城关区、甘肃和四川两省地震灾区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实践和理论总结之上。研究者对本团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机制、技术支持教师学习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借鉴软件工程领域缺陷分析法对已有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缺陷分析,在混合学习、协同知识构建及群体动力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系统的利用技术有效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体系。在项目实践中,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观察、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以及教师交互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这一理论模式和策略体系进行了实践验证、修改和完善,对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发现和突破。 首先,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取向、教师知识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与策略分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机制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教师专业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改善,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性过剩、城乡差异过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针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信息时代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跨越的可能性,形成了对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工具和资料支持,扩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供新途径和选择的认识。 其次,从技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析技术支持教师学习的内在机制和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提出信息时代的教师学习影响要素主要有学习需求和动机、学习实践共同体、学习环境与资源、专业理解、专业实践五个要素,其中专业实践为核心要素的观点。将教师的学习嵌入到活动系统场域中,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学习在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同时,也具有社会化、分布式和情景化特征。教师在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真实情景中进行学习活动中,当他们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帮助他们认识和表达自我、在社群中与同伴有效交互的时候,教师才能够很好地学习并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 第三,建立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技术支持教师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的系统分析之上,研究者将教师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培训、转化和创新置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这一时空域中进行考察,对教师知能发展中的教师知能培养、教师知能培训、教师知能转化和教师知能创新四种形态,以及支持这四种教师知能发展形态的方法模式和策略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培训能够实现在职教师知能结构的更新、补充和完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知能转化强调教师自身以及教师群体内部知识能力的转移、转化,能够促进教师知能转化的方式有多种,如教师教历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协作教学、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 第四,在对技术环境下教师知能发展的状态进行系统分析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应教师知能培训、知能转化和知能创新的技术支持模式和策略体系:“技术支持的活动导向混合式教师知能培训”、“技术支持的‘微课题研究’驱动教师知能转化”和“技术支持的教师知能创新”。 (1)技术环境下“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就是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的优点,在系统设计的学习活动导向下,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2)“微课题研究”即以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共性和应用价值的教学实践问题为主要对象,借助教师知能培训和知能转移机制实现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微课题研究”这一主线,激活教师群体知能转化机制,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知能创新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教师组织的形态进入协同教学共同体模式,成为一个发展型组织。在这一组织形态中,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质疑,围绕新的实践问题进行协同教学。教师协作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最后,研究者选择了这一策略体系实践和完善的两个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对项目实践中所取得的效果、发现的问题和进一步作出的修改完善进行了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