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也制定并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了农民合作经济规范发展。尽管如此,实践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存在联合程度不高、经营机制不活、治理结构不完善、分配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发展不充分、开放性不够、工商资本过度侵蚀、共同的价值理念缺失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积极性和组织的生存发展。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问题,也是关乎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方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关系到如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对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为基础,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了农村合作经济的生成路径与发展现状;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产权构造、运行机制、收益分配关系以及组织形态演进规律等问题;接着在构建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融合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围绕人的本质和现实物质利益需求,以生产力和市场效率为导向,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经济治理结构与经营机制问题;进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的本质内涵,并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最后在理论与实践分析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思想,逻辑地推出走新时代中国特色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道路的必然性、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并阐述了对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推进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指出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提出研究的方法、思路和理论依据,并通过认真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研究来体现论文的创新性;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合作社理论的缘起、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四章对比分析了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提供有益参考;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基于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视角,合理借鉴相关经济学思想,从社会化、民主化、市场化和开放性的角度重点论述了新时代农村专业合作经济与集体股份合作经济的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问题,同时涵盖了现实意义、治理现状、治理改进、形态演变以及政府角色等内容;第七章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农村合作经济体系进行了分类规整,然后在前文分析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一般规律上的提炼和概括,并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本质内涵与创新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回归现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对新时代走中国特色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道路的必然性、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作了系统论述,并阐述了对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八章是总结和展望,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深刻而清晰的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视角方面。遵循“起于理论—实践发展—理论创新—回归现实”的实践认识逻辑,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视角,按照由个体经济到合作经济,再到集体经济“第二次飞跃”的发展脉络,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到合作经营,再到集体化统一经营的历史演变规律,拓宽了研究视角,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第二,理论工具方面。构建了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基础上,融合了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共同体”思想、“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同时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现实需要,合理借鉴了相关经济学思想,并对比分析了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拓宽了研究领域和方法,增强了理论完整性和支撑解释力;第三,研究观点方面。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视角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态的发展演进作了详细阐述,论证了采取两步走方式实现农村“集体化”统一生产经营方式的可行性与必然性,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治理水平。二是对农村合作经济体系进行了分类规整,形成了完全集体型、不完全集体型、内生过渡型、内生联合型、外部嵌入型和跨界联合型的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体系。三是从合作内涵、合作范围、合作形态三个层面展开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由注重理念到回归现实、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包容、由单一集中转向多元共存的实践演变特点。最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的本质特性,并从理论体系、理论内涵、实现路径三个层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同时在理论与实践分析基础上进行一般规律上的提炼和概括,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思想,逻辑地推出新时代走中国特色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道路的必然性、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农村合作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演进。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本质上是围绕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化生产力,提高生产资料联合占有程度,最终实现集体化生产经营与全体成员共同富裕和自由联合发展,因此,无论在合作理念还是具体形态上,不仅相对于资本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更高级,而且是对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理论抽象的理性经济人思想和唯心的个人主义分析方法的本质超越。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经济的具体实践也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与实践特性,实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从初级实践形态向高级实践形态的跃升;(2)新时代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与更有效的市场化经营体制,在改进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同时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权结构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社会化,从而提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程度,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扩张,同时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逻辑起点,从实现人的本质和现实利益双重维度增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共同体”属性,增强内生联合动力,促进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升华;(3)从实践来看,现阶段“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由于没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合作共同体关系,导致合作双方存在较大的履约风险和收益分配失衡问题,同时还造成农村资源和农业剩余价值过度流失,说明该模式并不是当前农村的最优选择,还存在改进治理的空间。随着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壮大,这种模式将逐步被更合理的、体现劳动者联合本质的“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所取代,从而更好地彰显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的合作理念;(4)随着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的市场属性越来越强,传统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显得越来越僵化与不适应,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视角,形成民主有效的集体股份合作经济管理体制与市场化和开放型的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内部产权收益分配关系和激励监督体系,促进集体股份合作经济朝着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逐步增强股权设置的开放性,探索建立股权交易流转机制,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形成新的更加开放包容的集体股份合作经济治理模式;(5)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逻辑还是现实角度看,我国农业已总体上具备了“第二次飞跃”的物质条件基础,但由于现阶段各地资源禀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无法从家庭经营直接过渡到集体化生产,因而可以采取两步走方式,先实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的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态提高生产资料联合占有程度,实现生产资料“过渡型”集体统一生产经营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生产资料完全“集体化”统一经营模式,从而推动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扩张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促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治理效能迈向更高水平;(6)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在合作内涵、合作范围与合作形态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演变,呈现出由注重理念到回归现实、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包容、由单一集中转向多元共存的实践演变特点,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由初步探索到逐步深化再到创新发展的逻辑发展脉络。同时股份制和市场机制的引入还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偏重于计划性而忽视市场规律性的一种有效调节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级的实践形态;(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具有现实的经济功能,而且承载着特殊的社会功效和精神价值理念,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理论上如果仅仅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视为单纯的市场经济主体将导致其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深刻认识新时代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正确把握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从人的本质和现实物质利益需求两个维度改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模式,形成既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又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的治理机制,走中国特色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治理道路,确保农村合作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