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逐渐增大,但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难以负担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数具有资本密集型、长周期、投资回报率低、高风险的特点,只依赖于政府投资建设并不现实。与传统政府采购方式不同,PPP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主要依赖于市场和社会进行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部门按平等协商原则签订合约,双方取长补短,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协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但是中国PPP参与率却持续走低,落地率较低。 为了提升PPP模式中的社会资本参与,本文基于已签约的PPP项目合同信息,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合同特征对社会资本参与的影响效应,并揭示这种效应是否受到区域腐败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投资额、合同期限和合同管理难度与社会资本参与呈负相关,而政府付费的回报机制能够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较高的区域腐败程度能够强化总投资额对社会资本参与的正向影响。此外,对于不同所有权性质的社会资本而言,在腐败程度高的地区,当合同管理难度较低、总投资额较大的时候,民营企业的投资会增加。但是,这些对于国有企业的参与没有显著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社会资本在PPP模式中的参与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进一步识别出影响社会资本参与的合同特征,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完善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于PPP实践也具有指导意义,包括地方政府应该慎重选择回报机制,合理进行资本配置。并且通过给予私营企业政策优惠和加强地区反腐败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PPP项目健康、稳健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