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各国研究人员围绕解决贫困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和思考。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贫困人口众多、贫困问题突出,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扶贫举措精准性不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多个层面,涵盖扶贫政策的精准传达、精准实施、精准反馈等系列要求。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正确引领下,扶贫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帮助很多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同样暴露出许多问题,有的地方存在数字脱贫、程序脱贫、错位扶贫、表面扶贫、“低保”式脱贫、“捐款”式脱贫等不良现象,使扶贫实践偏离原本设计的轨道,出现执行偏差、偏移、不精细、不精准等问题,导致精准扶贫工作陷入困境。因此,及时发现、排查、分析并摆脱这些困境行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保持脱贫摘帽的胜利成果,致力于长期巩固扶贫工作成效、后续解决相对贫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结合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以P县为研究对象,对县域层面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困境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已经执行的政策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为后期保持扶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叙述写作本文的背景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阐述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等概念,对精准扶贫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集体行动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结合P县执行精准扶贫政策的举措与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致使精准扶贫工作在某些层面产生了执行困境;梳理P县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种种困境,并从调度机制尚不健全、内生动力长期欠缺、执行政策未尽全力、前期筹备不够充分、过程监管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缺乏活力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围绕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关建议,作者认为,要在精准扶贫中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摆脱这些现实困境,必须要优化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改进帮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注重扶志与扶智双轮驱动,充分创造政策执行的先置条件,实行有效可控的全过程监管,精准实施绩效考评工作。最后,作者在总结前文研究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保持扶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执行的科学性,并推动P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