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在阐释语言的隐喻性特征的同时,更为深刻地是揭示了语言背后所隐藏的人类的认知思维方式及其特点。概念隐喻因其强大的解释力而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中,包括空间维度词及其表达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空间中进行,空间域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域。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自己和外界空间的关系表达对事物的认知,用空间隐喻来理解和描述时间、范围、心理状态和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空间维度词指的是对具有一定形状的事物在各种空间维度上所占有的量进行说明的词,具有层级性的特点,常用来回答描述程度的问题,其功能区别于常用来回答在哪里的空间方位词。Bierwisch早在1967年就开始了对空间维度词的研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国内对某个空间维度词的概念隐喻研究大多都局限于汉语,而且语料的搜集和研究的系统性都还比较欠缺,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文试图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包括意向图式理论,充分探究英汉空间维度词‘’deep"和“深”的表达形式的特征,揭示其隐喻特性以及所体现出的人类认知思维特点。在充分利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将英文空间维度词"deep"纳入研究,对英汉‘’deep"和“深”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试图深入阐释两种语言在概念投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认知共性和差异。为了更为深入、全面分析英汉空间维度词及其表达形式的概念隐喻特点和机制,本文将定性分析的认知解释和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语料库、字典以及互联网上搜集到的充足的语料,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含有"deep"和“深”的表达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并比较了"deep"和“深”的隐喻表达形式以探求英汉认知思维的异同。充足的中英文语料不仅极大地检验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力地论证了其强大的解释力,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本研究的范围和视角,弥补了前人在该领域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提高了论证的可信度。本文研究发现,在此类英汉空间维度词及其表达形式中,隐喻概念投射的目标域主要分成五类,即时间域、颜色域、人体域、心理状态域和社会状态域,他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对"deep"和“深”隐喻义的研究也表明:其意向图式结构都适用于上述五个目标域。但具体的表达形式投射到五个目标域的情况则会因中英两种文化的影响而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