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传统治疗与西罗莫司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情况,分析西罗莫司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及作用途径,为临床应用该药物提供更多参考数据。方法:收集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确诊SLE患儿(56例),入组就诊前未使用西罗莫司、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及联合西罗莫司组(以下简称西罗莫司组)各28例。传统治疗组年龄10-15岁(平均年龄13±1.5,男:女3:25),西罗莫司组年龄11-16岁(平均年龄13.4±1.4,男:女2:26)。并收集同期就诊于我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的健康儿童15例为正常对照组,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1.8±2.4,男:女2:13)。分别采集正常儿童、治疗前SLE患儿、传统治疗组患儿及西罗莫司治疗组患儿的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采用Western bloting检测淋巴细胞LC3、P6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LC3、P62表达部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淋巴细胞自噬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通过观察传统治疗组与西罗莫司组患儿临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C3、补体C4、血清Anti-dsDN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SLEDAI评价西罗莫司临床疗效。结果: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临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1)西罗莫司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治疗3个月末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末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西罗莫司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治疗3个月末SLEDAI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末SLEDAI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及6个月末Anti-dsDNA阳性率下降,较传统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西罗莫司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治疗3个月末补体C3、补体C4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末补体C3、补体C4、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均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噬相关蛋白水平变化情况1)治疗前SLE组与正常儿童对照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LC3蛋白表达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0.3686±0.832]vs[0.5175±0.0721],t=-5.428,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P62蛋白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0.6005±0.089]vs[0.4965±0.0731],t=3.456,P<0.05)。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ing结果一致。2)治疗前SLE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LC3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5175±0.0721]vs[0.5097±0.0911],t=0.445,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P6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4965±0.0731]vs[0.4942±0.0688],t=0.086,P>0.05)。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ing结果一致。3)西罗莫司组与传统治疗组均治疗6个月后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LC3蛋白表达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0.6485±0.1314vs][0.5097±0.0911],t=-3.245,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P62蛋白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0.4028±0.0765]vss[0.4942±0.0688],t=3.068,P<0.05)。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ing结果一致。结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异常有关。2.西罗莫司较传统治疗相比可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水平,说明其可能通过对自噬水平的调控发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3.西罗莫司较传统治疗相比,临床实验室指标恢复更快,恢复百分率更高,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