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是关于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策略,它既是投资者获取合理回报的重要手段,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基于中国的新兴资本市场以及特殊的制度背景,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分红观念淡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较低,派现行为稳定性较差。长期以来,证监会将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纳入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范畴,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以引导和支持上市公司持续、透明的现金分红行为,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仍存在差距。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现状增加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注。
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涉及各个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而股权结构会直接影响各主体的话语权,具有控股优势的股东可能会做出利己的股利决策,对博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股权结构与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重点,La Porta et al.(1999)首次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探讨公司的派现行为,使后续研究视角逐渐从传统股权结构向终极股权结构转变。国内外学者从终极控制人的产权性质、两权分离和组织形式等层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终极控制人可能会以牺牲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牟取私有收益,从而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具体影响方式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总的来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终极控制人,必然会做出有利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财务决策,其股权特征会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本文以2007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检验:第一,终极控制人的性质、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怎样的影响?第二,针对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机构投资者、信息透明度以及市场化程度是否会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第三,现金股利的派发究竟对公司价值具有怎样的影响,第二类代理成本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包括概念界定、股利政策相关研究、终极控制人相关研究以及两者关系研究现状的总结。第三章为研究设计,包括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以及回归模型的构建。第四章为实证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单变量分析以及回归结果。第五章为进一步检验,基于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探究机构投资者、信息透明度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并拓展研究了现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第六部分为稳健性检验,包括内生性检验、变换模型、变化代理变量及小样本回归等方式保证结论的稳健性。第七部分为结论,包括研究总结、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当终极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时,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显著高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显著正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负相关。第二,进一步考察两权分离度对现金股利政策的负向影响在不同情况下的可能差异,发现这种负向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同的样本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负向影响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第三,本文发现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够减缓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通过追溯公司控制链,从终极控制人视角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其次,本文探讨了机构投资者、信息透明度以及市场化程度是否能够影响两权分离度与公司派现行为的关系,提供了关于两者关系更真实准确的实证结果,丰富了对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约束机制的相关研究。最后,本文还检验了现金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第二类代理成本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现金股利究竟是以治理效应还是掏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
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涉及各个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而股权结构会直接影响各主体的话语权,具有控股优势的股东可能会做出利己的股利决策,对博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股权结构与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重点,La Porta et al.(1999)首次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探讨公司的派现行为,使后续研究视角逐渐从传统股权结构向终极股权结构转变。国内外学者从终极控制人的产权性质、两权分离和组织形式等层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终极控制人可能会以牺牲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牟取私有收益,从而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具体影响方式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总的来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终极控制人,必然会做出有利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财务决策,其股权特征会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本文以2007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检验:第一,终极控制人的性质、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怎样的影响?第二,针对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机构投资者、信息透明度以及市场化程度是否会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第三,现金股利的派发究竟对公司价值具有怎样的影响,第二类代理成本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包括概念界定、股利政策相关研究、终极控制人相关研究以及两者关系研究现状的总结。第三章为研究设计,包括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以及回归模型的构建。第四章为实证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单变量分析以及回归结果。第五章为进一步检验,基于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探究机构投资者、信息透明度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并拓展研究了现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第六部分为稳健性检验,包括内生性检验、变换模型、变化代理变量及小样本回归等方式保证结论的稳健性。第七部分为结论,包括研究总结、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当终极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时,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显著高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显著正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负相关。第二,进一步考察两权分离度对现金股利政策的负向影响在不同情况下的可能差异,发现这种负向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同的样本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负向影响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第三,本文发现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够减缓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通过追溯公司控制链,从终极控制人视角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其次,本文探讨了机构投资者、信息透明度以及市场化程度是否能够影响两权分离度与公司派现行为的关系,提供了关于两者关系更真实准确的实证结果,丰富了对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约束机制的相关研究。最后,本文还检验了现金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第二类代理成本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现金股利究竟是以治理效应还是掏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