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90%,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均已发生远处转移。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联合放化疗及生物靶向等综合治疗使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改善,但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差。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操作中对肿瘤原发灶的病理取材存在诸多限制。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NSCLC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本研究通过分析18F-FDG在NSCLC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免疫细胞亚群浸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肺癌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且接受PET/CT检查及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119例(32例鳞癌、87例腺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原发灶CD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CD8+TILs、CD68+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CD163+TAMs及CD11c+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浸润水平;采用x2检验分析各免疫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免疫细胞亚群间,以及各免疫细胞亚群与SUVmax的相关性,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原发灶中,各免疫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主要表现为肿瘤相关免疫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其中CD3+TILs浸润水平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CD8+TILs浸润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显著相关;CD11c+DCs浸润水平与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2.肿瘤原发灶PET/CT SUVmax与CD8+TILs(r=0.332;P<0.001)和CD163+TAMs(r=0.223;P=0.015)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而与CD3+TILs、CD68+TAMs和CD11c+DCs的浸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另外,各免疫细胞亚群间浸润数目的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3.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TNM分期、SUVmax、肿瘤大小及免疫细胞CD163+TAMs和CD11c+DCs浸润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均<0.05),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有TNM分期(HR=0.275,95%CI:0.112-0.675,P=0.005)和SUVmax(HR=0.494,95%CI:0.271-0.901,P=0.021)是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SCLC原发灶18F-FDG代谢参数SUVmax与部分免疫细胞亚群浸润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进一步探索PET/CT在预测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预后的评估,从而进一步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了新思路,但是其中可能涉及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