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束成形的Massive MIMO导频污染抑制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ssive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在基站侧部署大量天线,可以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服务大量用户,不仅可以提高系统速率和可靠性,还可以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成为5G候选技术之一。Massive MIMO优势的实现依赖于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ment information,CSI)。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模式下,CSI的获得依赖用户反馈,参考信号和用户反馈的开销随着天线数目增加而不可接受。因而通常将Massive MIMO技术用于TDD(time-division duplex)模式,利用信道的互易性,根据用户发送的上行导频来做信道估计,获得CSI。真实系统中,导频长度有限,小区间共用一套导频,不同小区用户发来的非正交导频造成导频污染。导频污染严重制约了 Massive MIMO系统的性能。如何抑制导频污染成为Massive MIMO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线状蜂窝网络中的导频污染,分析了系统的信道估计误差和频谱效率以及影响导频污染的多种因素,包括天线数量、小区数量、导频长度、交叉增益等。在研究面状蜂窝网络时,充分借鉴了线状蜂窝网络的结论。面状蜂窝网络中,小区数目较多,小区间共用同一套正交导频时,导频污染严重。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降低干扰和增强有用信号两个方面寻找解决Massive MIMO系统中的导频污染问题的方法。在降低干扰方面,对比了两种常用导频污染抑制算法:时隙偏移法和导频功率控制法。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交叉增益较大、干扰较强的小区用户发送导频的时隙与目标小区用户发送导频时隙错开,在时域提供导频正交性,抑制导频污染。但在时隙偏移法中,消除导频污染的同时引入了相邻小区的数据干扰。而且需要频繁修改帧结构,不灵活,实用性低。相比而言,导频功率控制算法不会引入其他干扰,而且只需要缩短导频长度就可以实现,简单实用。在增强有用信号方面,各小区基站采用低复杂度的混合模拟/数字波束赋形结构。在模拟域,基站产生一系列不同方向的模拟波束,用户通过测量选择最佳模拟波束接入。显然,模拟波束的设计和选择关系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导频接收质量。本文详细设计了模拟域波束的分布模型、波束集合、最佳波束的搜索等。并提出了基于角度和幅度的插值优化算法。插值算法基于模拟波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在插值算法中,基站可以动态调整模拟波束,令波束更好地对准用户,增强目标导频的接收质量,进一步降低导频污染,提升系统性能。对解决Massive MIMO系统中导频污染问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异常检测已经逐渐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异常检测旨在检测出观测数据中的非正常值,被广泛应用于反信用卡欺诈、网络入侵检测、医疗
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网络体系的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增强,可视电话、网络聊天、视频会议、Internet视频流和高清电视等数字流媒体业务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无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讯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升级,进而使得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图像信息安全更是由于它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而越来越受到
学位
相比模拟对讲机,数字对讲机具有频率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业务能力强、易于加密等特点,是对讲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缺乏数字对讲机空中接口协议解析的相关设备,不
基于人脸特征的身份信息检索是通过人脸特征来确定待检索人的身份,是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人体其他的一些生物特征所不具有的许多优势。目前在刑事侦查、安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通讯方式,越来越多的移动视频终端设备被用于多媒体通信。由于这些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功耗等有限,MPEG和H.264等编
Turbo码自从1993年问世以来,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一直是信息与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已成为包括CDMA2000、WCDMA、Wimax和LTE等在内的一系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标准。2012
随着用户对通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现有网络资源利用率及信息传输可靠性已成为通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的信息传输方法受到有限的吞吐量、较大的丢包以及延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