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国债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主流学界关心的重点,在于从国债的筹资和调控功能出发,延伸到对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探讨,而对国债流通市场本身这种微观视角的研究,并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在我国国债市场的改革过程中,困扰各类经济主体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分割问题,他们在交易机制、交易主体、交易品种、监管主体方面存在的割裂现象导致我国国债交易市场割裂,迫使两个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背离,难以形成统一的价格。一个分割的国债流通市场会阻碍国债市场的发展,从而引发很多问题: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不能协调发展,大大降低了国债流通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了国债筹资成本,同时使央行在国债流通市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两个市场不能一致同步的做出反映,影响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国债市场的改革也是在不断摸索中缓慢推进着,这种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带来的上至国家、下至个人的行为人对资本市场包括国债市场在内的强烈需求。然而跨市场国债品种的逐渐增多对这种分割状态有所改善。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从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在定价上的联系或偏差出发,进行联动性的考察和套利的实证研究,来探讨目前两个市场的相互关系,对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所做的计量比较分析,揭示了两市国债价差的当前变动特征,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在统一高效的国债市场构建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各子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证研究了固定交易成本假设下两市跨市场套利的可行性和不同套利周期的收益率分布特征,并将现代风险管理的VaR方法,运用到国债变动交易成本的衡量中。从而在我国国债市场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从价格视角反映出市场机制本身的特征和变化,进而提出构建统一、高效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