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方面来看,都是发展的高峰。唐代初期帝王为巩固统治,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在宗教发展方面,道教最先成为主流宗教。颜真卿作为唐代名臣,其本身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即虔诚的道教徒,道家哲学思想影响着颜真卿书法的创作审美。检阅相关历史文献,从道教思想角度对颜真卿进行整体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深受道教影响的颜真卿,展示着唐代上层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思想、艺术情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传世佳作、德行情操,为后世文人、艺术家所推崇。因此,论文以颜真卿书学、书法和道家哲学研究为中心展开。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书法代表人物,在书法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其“颜体”书法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选题拟以颜真卿书法艺术和道教思想的相互关系为基点。在唐初道教兴盛的背景下,道家的老庄哲学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社会思潮中宗教思想发展的主流,颜真卿的创作历程中与道家、道教有关的书法作品陆续出现,体现出颜真卿对道家思想的心理感悟,他的书学思想、书法作品中充满了“道”的情怀、。《道教思想视阈下的颜真卿书法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道教在唐代初期的兴起:道教在唐代初期大兴的背景;唐朝统治者对道教的继承和发展。二、颜真卿书法艺术在唐代的地位: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唐代书法家中的道学名士。三、颜真卿书法创作与道教文化:颜真卿的道教情结;颜真卿在道教书法实践方面的贡献。四、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道教内容:颜真卿书法中有关道教的书法碑刻;颜真卿书学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四个章节的论述,围绕唐代道教和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相互关系,解读了唐初道教的发展背景、颜真卿等士大夫学道的影响及颜真卿书法艺术特色,梳理了颜真卿所撰和道教有关的书法碑刻、碑文内容和书法审美风格。因个人能力有限,尽自己最大程度将文章脉络整理清楚,并搜集有关的史料、图片,争取从道教和艺术的新角度来诠释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在论文中,如何看待颜真卿对道教的关系,这在于判断道教对他的儒家思想立场有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评价唐代士大夫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大诗人杜甫一生也亲近佛道二教,佛道二教对他的思想、创作都有影响,但并不是主导地位,杜甫本人仍以儒家自许,后世评论也推崇他坚持儒家思想的立场,古人尊其为“诗圣”的着眼点也大抵于此。颜真卿也是这样,在政治生活中,他是儒家斗士;他热衷于道教而没有转入宗教信仰,在大节上坚持儒家思想立场,并且最终以生命履行了儒家道义。颜真卿留下的许多与道教有关的书法碑刻,记录下自己与道教的方方面面,这是弥足珍贵的道教史资料和书法艺术珍品,这也是他与道教交缘的重要体现。虽然说颜真卿受到了道教很深的影响,而总体上说,他主要学习的是道家对于真性情和真善美的恪守、于名利如浮云的方面。他能做到兼容并蓄,将道家思想与儒家的忠孝观念熔铸一起,既有刚烈、正直、忠义的高风亮节,又有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但总体上说,他还是一位有着济世安邦理想的儒家,这也是他始终未遁入山林的根本原因。宋黄庭坚评颜真卿书曰:“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唯颜鲁公、杨少师二人,立论者十余年,闻者倘若晚识。”黄庭坚把颜真卿与“二王”生硬的拉在一起,确实耸人听闻,他自己也说“立论者十余年,闻者倘若晚识”。但是,他把颜真卿书风概括为“超逸绝尘”,独具只眼。书法史中对颜真卿的评价有两个高度:其一把颜真卿定型为人品与书品完美结合的“忠臣烈士”,其二从颜真卿的思想中寻绎出“尚意”因子,是佛道观念视域中的“超逸绝尘”。也可以说,佛道思想对颜真卿的影响是通过从北宋“尚意”书家对颜真卿书法的接受与推崇来实现的,颜真卿实际开启了“尚意”书风门户。清代以来,一流的书家几乎都有学习颜体的经历,尤其是北碑风气大兴之后,各书家取法颜体,兼习诸家,变化创新。自民国时期至今下新时代,世人学习书法,通常都以颜体为基础,这是颜体尚法有规矩的规范性的必然影响,也是颜体笔力强、气势大的正大作风的魅力作用。无论如何,民国以来至今的颜体普及程度已远远大于二王书法,其趋势至今未变,颜体也呈现着无穷的生命力。当下,人们在论及颜真卿时,总是一味强调他正统的儒家思想,尊君观念,忽视佛道思想对他艺术最本真的影响。从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来看,颜真卿的书法特别是行草书,已经脱离了儒家中庸含蓄,规范统一的范畴进入佛家与道家直指心源,自由无碍的纯艺术境界。颜真卿留下的笔墨和个人思想,千年以来为后人的精神境界、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实践不断提供营养,在我们这一代的努力研究之下,它将继续迸发新的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