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腔作为陕西以及西北地区盛行地方戏,据可考资料已经拥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夏商。秦腔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它的媒介化传播史经历了文字、印刷和视听以及本文中要研究的第四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样态演变。秦腔从剧场观看的口口相传,到海报戏讯、剧本的刊印发布,到广播电视的视听传播,如今来到了新媒体重新塑造秦腔传播生态基础及行业基础的时代。秦腔通过新媒体媒介化发生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生产及传播方式,在新媒体与艺术相互作用下,秦腔出现新的群体组织和结构性活动。在近两年时间里,秦腔类微信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以秦腔演出信息、音视频赏析等信息推送、互动访谈等形式内容,以独特的优势受到海内外戏迷和专业从业者的青睐。目前,已经诞生了专门从事秦腔新媒体传播事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或者已经成立了公司和组织从事秦腔短视频的录制及新媒体传播,或者在各大院团外宣部门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另外,映客直播、青春直播、快手直播等新媒体直播平台也聚集了一大批“秦腔人”,第一时间直播各类秦腔演出活动及赛事。这些人也已经模糊了演员与受众的角色,合并了信息源与传播者的角色。现在,许多秦腔演员开始新媒体直播,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社会影响力。从媒介学的角度来看,这不得不说是已经改变了传统概念上文艺生产和传播的秩序和规则。同时,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土豆视频、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平台已经形成了戏迷自发上传的海量秦腔音视频库,这些以新媒体形式呈现秦腔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效果都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印刷、电子媒介无法比及的。秦腔在新媒体平台内容的扩充和兴起必然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介产生冲击,从而对秦腔文艺生态圈原有形成的话语权逐渐削弱,在意识形态领域可能让广播、电视戏曲节目从一个有组织的主流平台,衰变为幸存的边缘组织或者已经垂死的栏目。纵观秦腔的发展史,它的兴衰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而时下,新媒体不仅改变秦腔传统的传播渠道,更加进一步影响作为文化实践的秦腔在社会中的精神架构能力与效果。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上秦腔的主要传播样态(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直播以及音视频网站),对媒介历史进行专题概述,同时把秦腔中加载的文艺思潮和每一种媒介发展期作为并列思维架构加以思考。进而,在媒介先导作用下,研究秦腔新媒体的运营情况,以媒介化的视野对秦腔新媒体发展趋势给予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着眼于媒介化影响秦腔创作及行业发展、受众喜好的趋势研究,另一方面将从坚定文化自信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角度来重新把握戏曲传承发展时媒介变迁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及未来趋势研究。从而得出,在媒介化传播与互联网交融的境遇下,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在立意、编剧、表演、传播等方面应该把握的一种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