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城市规划更多的追求效益、整洁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往脏乱差的城市少数民族历史社区常常面临地方改造、消解和重塑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则是在这一空间内人地关系的变化以及居民地方认同消解的风险。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的栖居或定居不断重复对地方的体验,在地方消解的情况下,居民栖居的模式改变,如何在新时期通过重构地方认同以维系少数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成为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开封市善义堂回族社区的案例调查,综合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开封陕迁回民寺坊在现代性的作用下地方改造、地方认同变化及其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地方认同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旧城改造常常会影响城市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导致当地居民无法安置自己的归属感,基于栖居或定居的地方认同会发生重大改变。善义堂回族社区案例中,城市改造后仅存的清真寺建筑,成为维系当地居民地方认同的重要纽带。居民定居的形式由传统的围寺而居转变为远寺而居、散居或杂居,这一过程的转变一方面是现代性力量或城市改造改变了其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基于这一特定地方的情感体验也伴随这一过程而发生变化,居民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和差异化的认同。城市少数民族社区改造之前,居民以定居的空间来作为地方与自我身份和自我认同的标准或坐标,而散居后他们的地方认同则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正是由于清真寺建筑遗存,当地居民才有机会重塑地方、重构地方文化符号、塑造记忆空间与建构地方想象,进而实现地方认同的重新建构。通过对善义堂清真寺地方认同的消解和重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现代性对地方认同的消解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本身的改造和对居民日常活动的影响上,尤其对老年人的地方体验和影响最大。相反,现代性在消解原来地方的同时又新塑了一个干净整洁充满现代化和商业气息的地方,基于地方文化遗存,老年人积极找寻对原来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年青一代更倾向认同现代化的新型社区。(2)基于地方的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居民对某一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地方意义和地方文化复杂性也使得地方内部充满认同的差异。(3)城市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虽然消解了地方认同的基础,但只要这个地方仍然留有文化遗存,地方就可以被赋予多种意义进行地方认同的重构,这对于城市少数民族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维系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4)城市回族社区在经历由封闭到开放,由聚居到散居、杂居的变化过程。坊民的地方认同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虽然现代化的社区不分民族、信仰和职业,并在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氛围中形成民族平等的新型睦邻关系,但是就开封来说清真寺分布的集中化和不均衡性给回民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因此在城市少数民族街区进行改造时,应考虑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如集中安置的回民小区,根据需要可规划修建新的清真寺和其他服务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