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国荷斯坦奶牛DHI数据对305天产奶量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完善奶牛305天产奶量估计方法,提高其估计的准确性,为奶牛育种和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多种估计奶牛305天产奶量方法,以期筛选出适合DHI报告中应用最准确且较方便的方法,并尝试找到可以早期预测305天产奶量的方法。首先,对Sikka模型、Wood模型、Nelder模型、Dhanoa模型和Hayashi模型进行评估,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比较:模型参数的估测、未知天数泌乳量的预测、泌乳曲线的拟合,筛选出最佳模型。结果发现所有模型均达到收敛,其中,Nelder模型预测拟合度(平均R2=0.9154)最高、均方误差(平均MSE=0.0025)最小、准确度(平均ACC=0.9992)最好、预测的泌乳曲线最接近实际曲线。由此,选择Nelder模型制定泌乳天数产奶量的校正系数,然后用于测定间隔法估计的305天产奶量的校正,并与其他估计方法比较,结果发现测定间隔法用10次测定记录预测的第一胎次305天产奶量,经过校正后,效果最好,其平均绝对误差(MAPE=9.2219%)和均方误差(MSE=0.0460)最小。泌乳阶段产奶量计算方法估计第二胎次305天产奶量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MAPE=11.7048%)和均方误差(MSE=0.0551)最小。用4次测定记录测定间隔法预测的第一、二胎次的305天产奶量效果最好,其平均绝对误差(平均MAPE=4.2409%)和均方误差(平均MSE=0.0021)最小。  通过高峰日阶段产奶量X1,第一泌乳阶段产奶量X2,高峰奶X3,胎次X4,高峰日X5,母牛产犊月份X6与305天产奶量Y做相关分析,剔除不相关变量高峰日X5,产犊月份X6,组建四元线性回归方程:(yt)=5.79x1+1.54x2+44.58x3-205.73x4。该方程通过总体回归方程的整体检验(P<0.0001)、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P<0.0001)和拟合度检验(R2=0.9937),回归方程构建合理可靠。其估计奶牛第一胎次的305天产奶量表现最差,其平均绝对误差(MAPE=25.5815%)和均方误差(MSE=0.5306)最大。用4次记录或者10次记录预测305天产奶量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Nelder模型制定的校正系数校正测定间隔法估计的产奶量较为准确,该方法将可应用于DHI报告中305天产奶量的预测,达到早选、淘汰牛只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双肌臀(Callipyge)基因的SNPs开展研究,通过多种分子遗传标记方法探讨它们对肉羊后臀发育的影响,进而为肉羊的合理选育及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本试验选择无
本论文以平均体重为20±2kg的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的T形瘘管的健康浏阳黑山羊为研究对象,按照4×4拉丁方设计,研究物理有效纤维含量(peNDF)对山羊营养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是一种常用于建植高质量草坪的冷季型草坪草,适宜生长温度为15~24℃,不耐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安全越夏。因此,提高匍匐翦股颖的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