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腔内介入术与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C型)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至2013年我科收治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C型)的92例,其中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组45例,人工血管旁路术组47例。介入组行病变段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旁路术组以人工血管行股-腘动脉搭桥术,术后两组病人均统一规范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术前、术后分别对两组行节段性动脉压测定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通畅率,结果行卡方检验并分析差异。结果:92例(92条患肢)血管腔内介入与人工血管旁路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介入组一般并发症7例,出血3例,支架闭塞4例,穿刺点感染0例,旁路组一般并发症6例,出血3例,人工血管闭塞2例,切口感染1例。全部病例在术后6个月、12个月、30个月进行随访。介入组45例,治疗前ABI平均为0.35±0.18,通畅率为11%,术后15天、6个月、12个月、30个月分别为0.78±0.05、0.54±0.12、0.52±0.12、0.50±0.06,通畅率分别为100%、70%、62%、54%,旁路组47例,治疗前ABI平均为0.32±0.12,通畅率为13%,术后15天、6个月、12个月、30个月分别为0.80±0.10、0.79±0.06、0.75±0.13、0.70±0.11,通畅率分别为100%、83%、75%、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术(PTA+Stent)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是支架的直径对血管壁有一定的影响,尺寸大的支架对血管壁的剪切力大,可能会加快内膜增生,进而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并继发血栓形成,所以最好选择同口径支架;人工血管旁路术的中远期通畅率较腔内介入术高,但是对高龄及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尽量选择腔内介入术;术后长期、正规的药物治疗是远期通畅率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