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一部重要的白话小说。该小说口语化程度很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语言特色。本文以此为语料,研究其中差比句的特点与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在共时和历时层面对《老残游记》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时期差比句的发展情况和演变规律。文章共有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中,本文着重对差比句进行界定与分类。本文界定“差比”范畴是一个“语义—句法”范畴。差比句是在语义上具有[+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一部重要的白话小说。该小说口语化程度很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语言特色。本文以此为语料,研究其中差比句的特点与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在共时和历时层面对《老残游记》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时期差比句的发展情况和演变规律。文章共有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中,本文着重对差比句进行界定与分类。本文界定“差比”范畴是一个“语义—句法”范畴。差比句是在语义上具有[+差比]特征,在句法上包含“比较项”、“比较标记”和“结论项”等构成要素,并按照相对固定的规则组合的句式。综合形式与意义因素,本文将《老残游记》中的差比句分为“典型差比句”和“非典型差比句”。“典型差比句”又分为“肯定差比句”和“否定差比句”两个次类。“非典型差比句”包括“附加式差比句”、“语序类差比句”和“实词类差比句”。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对《老残游记》中“典型差比句”和“非典型差比句”的描写,分析其在《老残游记》中的使用情况。第四部分是对《老残游记》进行共时和历时比较。本文将《老残游记》与同时期的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进行了对比研究。找出共性与个性,揭示清代时期差比句的基本面貌,突出《老残游记》在过渡时期的所具有的语料价值。本文还将《老残游记》与明代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及现代汉语差比句系统进行了历时比较,探讨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时期差比句的一些继承和发展情况。差比句由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句式趋于单一,结构更加简洁;(2)差比句的使用范围扩大,表义更加复杂精确;(3)典型差比标记功能专门化;(4)非典型差比标记发展多样化。
其他文献
科学思维是正确应对挑战与解决矛盾的思维方法。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面对众多新挑战与新机遇之时,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有科学思维。习近平关于科学思维重要论述是他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辩证思维以及中国历史智慧与当代中国现实状况相结合而提出的,其为中国在新时代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因此,系统地研究习近平关于科学思维重要论述对于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实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就开始了对人类解放问题的探索,并在后续的探索中提出了关于人类解放的含义、主体力量、实现道路,阐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解放目标。本文中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指的是《博士论文》到《共产党宣言》时期马克思对人类解放问题的研究。今天,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关于对西班牙共产党所领导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回答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是怎么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西班牙共产党在寻求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左翼力量的团结,其领导的革命与变革是对右翼力量的削弱和对劳动人民利益的维护。西班牙共产党在政治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斗争不仅对西班牙国内政治、文化、经济方面产生影响,而且对欧洲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性谓语句属于名词性谓语句下的一个小类,过去学术界对名词性谓语句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丰富,但并没有对各个小类进行系统的分析。“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性谓语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和可研究性,因此本文在分析考察语料的基础上,对“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性谓语句进行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的深入分析。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对“的
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这一问题一直是我国仲裁领域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相较于机构仲裁,临时仲裁有其自身特点,我国立法与实践中对于外国临时仲裁裁决的不明确态度使外国临时仲裁裁决在我国当今法律体系下存在适用矛盾。2021年7月30日,司法部起草发布《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在商事仲裁相关法律草案中对于外国临时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进行说明,该草案一旦落地实施,可以保障外国临时仲裁裁决在我国得到更加完善
“除了”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之一,在语义上主要表示排除义和加合义。“除了”常与副词“全”“都”搭配使用表示排除义,与“也”“还”等副词搭配使用表示加合义。本文以表加合义的“除了X也Y”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语料的搜集、筛选以及分析,本文着重从三个层面(句法、语义及语用)对表加合义的“除了X也Y”结构进行分析。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表加合义的“除了X也Y”结
“V又V不C”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口语性质比较强、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结构。对“V又VP”的下位结构“V又V不C”的专门研究几乎没有,本文采用语料调查和归纳分析的方法,通过描写和解释对这一结构的成分、句法功能、语义、语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除去绪论和结语,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对“V又V不C”结构的成分进行分析。首先,考察并分析常项“又”在该结构中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其次,是对变项“V”从音节数量
作者意图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由作者意图决定,解释者要想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必须回归作者原意。作为现代作者意图论的典型代表,美国学者E.D.赫施汲取前人的理论资源,在“作者之死”的浪潮中毅然举起“保卫作者”的旗帜,捍卫解释有效性的标准。本文从文学解释学的立场出发,以赫施的作者意图论为研究核心,廓清相关历史文化脉络,重新审视赫施作者意图论的独特状貌,力图简洁凝练地反映赫施作者意图理论的基本样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