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群禽腺病毒(FAdV)分为五亚群(A-E),具有12种血清型。FAdV-Ⅰ的五亚群包括A型(FAdV-1),B型(FAdV-5),C型(FAdV-4和-10),D型(FAdV-2,-3,-9和-11)和物种E(FAdV-6,-7,-8a和-8b)。在2015年之前禽腺病毒已全球传播,FAdV感染主要是亚临床症状或无毒性。然而,从2015年夏天起,中国许多省份出现了高致病性血清型病毒(FAdV-4)的爆发。这些爆发通常多发生在肉雏鸡和蛋鸡中,与包涵体肝炎(IBH),心包积液综合征(HPS),腺胃糜烂和溃疡有关。与之前的FAdV疫情引起的轻度疾病相比,过去两年来严重的FAdV感染导致家禽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本研究中,从2015年到2016年,从临床中分离出6株FAdV-Ⅰ。通过纯化后,对这些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进行体外和体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这些初步研究是必要的,并将为诊断和开发高效疫苗以控制疾病提供有用的依据。 1.鸡新型腺病毒分离与生物学鉴定 自2015年以来,安徽省和江苏省发生多起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急性感染疫情,本研究采集两省部分地区疑似包涵体肝炎症状鸡病变肝脏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首先,将肝脏病料研磨双抗处理后,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7日龄SPF鸡胚,5d后鸡胚死亡。发现:胚体发育不良、瘦小、伴有大量的出血点;鸡胚肝脏出血、有的肝脏呈黄褐色,伴有斑点状坏死灶。随后,提取鸡胚尿囊液的DNA,根据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和52k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PCR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到6株Ⅰ群禽腺病毒,其中有5株为FAdV-ⅠC亚群血清4型,命名为HN、AQ、JS7、AH712、AH726;1株为FAdV-ⅠE亚群血清8型,命名为AH720。将分离毒株于SPF鸡胚纯化三次,通过对病毒理化特性和形态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以上特性均符合Ⅰ群禽腺病毒的病毒特征。 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 为了鉴定分离株与经典毒株的分子致病差异,本研究对5株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可见:HN毒株全长为43724bp,AH712毒株全长为43725bp,其余是43723bp,G+C含量均为54.87%。与JSJ13毒株相比,5株病毒的ORF29序列中均存在33nt的缺失。与毒株ON1毒株相比,在19531-19571nt处,分离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GAGA重复序列增加现象。HN、JS7、AH726、AH712、AQ与最近报道HLJ/15118高致病性腺病毒毒株相似,都位于C亚群中GroupⅡ亚分支上,而AH720位于E亚群中的另一亚分之上。 3.FAdV-4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为了快速、准确和定量检测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感染,建立了一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参考GenBank中ON1毒株hexon基因(登录号:GU188428)的1293~1387nt处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及Taqman特异性探针,构建pGEM-Teasy-hexon质粒,并以其为标准品,建立了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3.5237X+35.98(R2=0.998),最低检测限为22.8copies/μL,高于普通PCR方法2个10倍数量级。该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进一步检测FAdV血清4型分离株的体内外感染和排毒水平奠定了基础,也为临床快速诊断该病感染提供了工具。 4.分离株感染SPF鸡实验 为验证分离株的致病性,本研究进行动物回归实验,设置HN、AQ、JS7、AH712、AH720和AH726攻毒组以及PBS对照组共7组,每组9只3周龄SPF鸡,分别以1×105TCID50/100μL进行肌肉注射。结果可见,所有病毒分离株在接种后2天内出现急性禽腺病毒感染症状,剖检可见肝脏发黄,表面出现出血斑,心包积液、法氏囊萎缩等明显病变特征。采集各组死亡鸡的脏器;所有组织脏器一式两份,一份保存于-80℃,一份置10%甲醛浸泡。结果显示:HN、AQ、AH712、毒株致死率100%,AH726、JS7、AH720毒株致死率分别为83.3%、80%和30%。分别qPCR方法和H&E染色病理观察,以HN分离株为例,攻毒2d后,攻毒组口腔和泄殖腔均能检测到病毒;死亡鸡的各组织脏器均检测到病毒能复制增殖,其中,肝脏含量最高,其次是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大脑含量最低;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有大量典型的嗜碱性包涵体,心脏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法氏囊、胸腺结构紊乱,淋巴细胞大量减少,其他组织脏器也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由此可见,Ⅰ群禽腺病毒分离株是造成急性包涵体肝炎-心包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