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时机理论为框架,以照顾需求为导向,了解AMI患者照顾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照顾需求,分析照顾需求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干预,以验证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照顾者照顾能力及AMI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与再入院率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质性研究:以时机理论为框架,以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苏州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及出院后的AMI患者照顾者。按照时机理论的5个阶段,将AMI患者照顾者相应划分为5类人群,使用半结构访谈法,分别对5个阶段共61名照顾者进行深度访谈,以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了解其在不同疾病阶段的照顾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TIR家庭护理干预。第二阶段为TIR家庭护理干预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经便利取样从苏州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AMI患者与照顾者,要求每例患者对应1名主要照顾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病区常规护理与随访;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TIR家庭护理干预,包括两部分:住院期间同时给予患者和照顾者一对一的面授课程并发放与课程内容一致的健康教育材料,出院后给予家庭访视与电话回访。以照顾者照顾能力与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结果:第一阶段质性研究:按时机理论提炼出5个不同阶段的照顾需求,分别为:(1)诊断期:①情感、精神支持需求;②家庭支持需求;③获知病情与治疗方案需求;④疾病相关知识与照顾技能需求;⑤医护沟通需求;(2)PCI围手术期:①手术相关信息需求;②术前准备需求;③术后照顾技能需求;④术后康复指导需求;⑤家人分担照顾任务需求;(3)出院准备期:①提前了解出院程序需求;②后续治疗信息需求;③院外康复计划需求;④指导患者角色转变需求;⑤社会经济援助需求;(4)调整期:①协助居家调试需求;②复诊指导需求;③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④家庭自救、互救知识需求;(5)适应期:①持续回访需求;②社区医疗支持需求;③疾病预防知识需求;④协助回归社会需求。第二阶段TIR家庭护理干预研究:共有10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照组51例,干预组50例。两组患者及照顾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后干预组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在各测量点均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照顾能力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对照组则呈先缓慢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2)干预后除两组患者的戒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的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指标在各测量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基线有所提高;各测量点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01);出院后3~6个月期间,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下降趋势,干预组则持续增高(P<0.05);(4)研究结束时,干预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性研究发现,AMI患者照顾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照护需求是不同的,呈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的TIR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生活方式依从性与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