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研究,与大黄蛰虫丸相对照,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形态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分析桂枝茯苓丸加味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较为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蛰虫丸对照组、桂枝茯苓丸加味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未灭活猪血清腹腔注射,每周两次,每次0.5ml/只(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猪血清),第10周末停止腹腔注射。造模同时分别予以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加味低、中、高剂量灌胃,每日1次,并于每周称重后调整药物用量。第10周末停止造模,空腹24小时后称重,2%戊巴比妥麻醉后仰卧位固定,解剖,称取肝重及脾重,并于肝右叶取1.5cm×1cm×0.5cm肝组织,各组取材部位基本一致,10%甲醛溶液固定,自动脱水机脱水,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及分期。肝纤维化分期依据2000年西安全国肝病会议通过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中慢性肝炎分级、分期为标准(见附表1)。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PDGF阳性表达。结果:1.桂枝茯苓丸加味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及分期情况。桂枝茯苓丸加味低剂量组肝组织门管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较多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病变程度较模型组病轻。大黄蛰虫丸组与桂枝茯苓丸加味中剂量组相近,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可见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桂枝茯苓丸加味高剂量组汇管区扩大,伴有纤维化,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病理未见明显异常或仅见部分点状炎性病变。空白组及各用药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蛰虫丸对照组与桂枝茯苓丸加味高剂量组对比,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蛰虫丸对照组与桂枝茯苓丸加味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桂枝茯苓丸加味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中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桂枝茯苓丸加味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的表达。桂枝茯苓丸加味低剂量组可见受损肝细胞、周围肝窦壁及纤维间隔及汇管区表达,较模型组减少。桂枝茯苓丸加味中剂量组可见肝细胞、汇管区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桂枝茯苓丸加味高剂量组可见少量肝细胞表达,明显轻于其余治疗组。模型对照组与余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蛰虫丸对照组表达水平高于桂枝茯苓丸加味中剂量、高剂量组(P<0.01);大黄蛰虫丸对照组与桂枝茯苓丸加味低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桂枝茯苓丸加味加味高剂量组表达水平低于中剂量、低剂量组,三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能显著改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及PDGF的表达,且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桂枝茯苓丸加味组动物实验期间大鼠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提示其安全可靠。PDGF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及分期有着密切关系,并呈正相关,是肝纤维化进展的病理机制之一。